| 1人回答 | 38次阅读
胃癌早期可以治疗,早期胃癌通过内镜下切除、手术切除、化疗、靶向治疗等方式干预后预后较好。
1、内镜下切除黏膜内癌可通过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完整切除,创伤小且保留胃功能,适用于病灶局限且无淋巴结转移者。
2、手术切除根治性胃切除术是主要治疗手段,根据肿瘤位置选择远端或全胃切除,需配合淋巴结清扫以提高治愈率。
3、化疗术后辅助化疗可降低复发概率,常用方案含奥沙利铂、卡培他滨等药物,需根据病理分期制定疗程。
4、靶向治疗HER2阳性患者可联合曲妥珠单抗,PD-L1高表达者可考虑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需通过基因检测指导用药。
确诊后应避免腌制及辛辣食物,术后少食多餐并补充优质蛋白,定期复查胃镜和肿瘤标志物监测复发。
烯醇化酶偏高可能是肺癌,但也可能与肺炎、肺结核、脑损伤、溶血性贫血等疾病有关。需结合影像学检查和肿瘤标志物综合判断。
1、肺炎细菌或病毒感染引发的肺部炎症反应可导致烯醇化酶释放,通常伴随发热、咳嗽症状,可通过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治疗。
2、肺结核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会引起肺部组织破坏,导致烯醇化酶数值上升,常见低热盗汗,需规范抗结核治疗6个月以上。
3、脑损伤颅脑外伤或脑血管意外时,神经细胞中的烯醇化酶进入血液,数值升高多伴有意识障碍,需神经专科紧急处理。
4、溶血性贫血红细胞大量破裂释放胞内酶,可能引发烯醇化酶指标异常,典型表现为黄疸乏力,需查明病因后针对性治疗。
建议完善胸部CT、支气管镜等检查明确诊断,避免自行解读检验结果,肿瘤标志物需动态观察变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