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85次阅读
牙周病治好后牙龈可能继续萎缩,但通过规范治疗和日常护理可有效控制萎缩程度。牙周病导致的牙龈萎缩与牙槽骨吸收、炎症持续等因素相关,治疗后仍需长期维护。
牙周病治疗后牙龈萎缩可能持续存在。牙周炎会造成牙周支持组织破坏,即使炎症消除,已吸收的牙槽骨难以完全再生,牙龈可能无法恢复到原有高度。规范治疗可清除菌斑和牙石,但部分患者因牙周袋较深、口腔卫生维护不足或存在全身性疾病,牙龈可能继续缓慢退缩。临床常见治疗后牙龈边缘呈扇贝状,牙根部分暴露,但通过定期洁治、正确刷牙和使用牙线可延缓进展。
少数患者治疗后牙龈萎缩可能停止或改善。轻度牙周炎患者早期干预后,结合膜龈手术或软组织移植,部分牙龈形态可得到修复。全身健康状况良好、严格遵医嘱复诊的患者,牙龈退缩速度显著降低。吸烟、糖尿病等危险因素控制得当者,牙龈组织稳定性更高。
建议每3-6个月进行专业牙周维护,采用巴氏刷牙法清洁牙齿,避免横向用力。使用含氟牙膏和牙缝刷清洁邻面,控制牙菌斑堆积。若出现牙齿敏感或松动加重,需及时复查评估牙周病复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