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80次阅读
52型糖尿病是2型糖尿病的笔误或表述错误,实际应指2型糖尿病,属于以胰岛素抵抗和相对胰岛素分泌不足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
1、发病机制
2型糖尿病主要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有关。长期高糖高脂饮食会导致脂肪组织堆积,干扰胰岛素信号传导,肌肉和肝脏对葡萄糖的摄取能力下降。同时胰岛β细胞代偿性分泌更多胰岛素,最终导致功能衰竭。该过程常伴随肥胖、缺乏运动等诱因。
2、典型症状
患者早期可能出现多饮多尿、体重下降、乏力等表现,部分患者存在伤口愈合缓慢或反复感染。随着病程进展,可能出现视物模糊、手足麻木等并发症症状。约半数患者早期无明显不适,常在体检时发现血糖升高。
3、诊断标准
符合以下任一条件即可确诊:空腹血糖超过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超过11.1mmol/L,糖化血红蛋白超过6.5%。需排除应激性高血糖及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建议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和胰岛素释放试验评估胰岛功能。
4、基础治疗
生活方式干预是核心措施,包括每日30分钟有氧运动、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增加膳食纤维。药物可选择二甲双胍片、格列美脲片等口服降糖药,严重者需联合胰岛素注射液。需定期监测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5、并发症防控
长期高血糖可能导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和周围神经病变。建议每年进行眼底检查、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和神经电生理检查。控制血压低于130/80mmH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2.6mmol/L可降低风险。
2型糖尿病患者需建立长期血糖监测记录,随身携带含糖食品预防低血糖。烹饪时用橄榄油替代动物油,选择全谷物和低升糖指数食物。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避免连续静坐超过90分钟。出现视力骤降、持续呕吐或意识模糊需立即就医。
减肥期间晚上可以少量饮用红酒,但需严格控制摄入量并避免长期饮用。红酒热量较高且酒精可能影响代谢,过量可能阻碍减重效果。
红酒每100毫升约含85千卡热量,主要由酒精和残糖构成。夜间人体代谢减缓,过量酒精会优先分解而延缓脂肪燃烧。少量饮用时,红酒中的白藜芦醇等成分可能对心血管有益,但该物质含量极低无法抵消酒精危害。建议单次饮用量不超过150毫升,每周不超过3次,饮用时避免搭配高糖零食。可选择干型红酒减少糖分摄入,饮用后适当增加次日运动量。
长期或过量饮酒会刺激食欲导致暴食,干扰肝脏正常代谢功能,增加内脏脂肪堆积风险。酒精可能影响睡眠质量,睡眠不足会降低瘦素分泌,加剧减肥困难。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应完全戒酒。部分人群存在酒精代谢基因缺陷,饮酒后更易发胖。
减重期间建议以白开水、淡茶等零热量饮品替代酒精饮料。如需饮酒,应将酒精热量计入每日总摄入,相应减少主食或油脂摄入。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仍是减重核心,单纯依赖红酒减肥无科学依据。体重管理期间出现饮酒后不适或体重反弹,应及时停止饮酒并咨询营养师调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