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内分泌科

往肚子上打针是什么病

| 1人回答 | 47次阅读

问题描述:
往肚子上打针是什么病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袁晓勇
袁晓勇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副主任医师

往肚子上打针通常不是特定疾病,而是某些疾病治疗或健康管理中的给药方式,主要用于糖尿病胰岛素注射、抗凝治疗、生育辅助治疗等医疗场景。

1、胰岛素注射

糖尿病患者需长期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腹部因脂肪层较厚且吸收稳定,成为常用注射部位。常用胰岛素制剂包括门冬胰岛素注射液、甘精胰岛素注射液、赖脯胰岛素注射液等。注射前需消毒皮肤,轮换注射点避免脂肪增生,注射后需监测血糖变化。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可能与自身免疫破坏胰岛β细胞有关,典型表现为多饮多尿、体重下降。

2、抗凝治疗

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可能需要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如依诺肝素钠注射液、那屈肝素钙注射液等,预防术后血栓形成。腹部脐周区域因血管分布少、出血风险低,适合作为注射部位。治疗期间需观察有无皮下淤青或出血倾向,定期检测凝血功能。深静脉血栓形成可能与血液高凝状态、血管内皮损伤等因素相关。

3、生育辅助治疗

试管婴儿等辅助生殖技术中,需通过腹部皮下注射促排卵药物如果纳芬注射液、重组人促卵泡激素注射液等。药物可刺激卵泡发育,注射部位可能出现轻微红肿。治疗期间需配合超声监测卵泡生长情况。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可能出现排卵障碍,伴随月经紊乱、多毛等症状。

4、生长激素治疗

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症患者需长期注射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液,腹部皮下注射有利于药物持续吸收。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身高增长速度和骨龄发育情况。垂体功能减退可能导致生长迟缓,伴随骨龄落后于实际年龄。

5、免疫治疗

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多发性硬化症,需皮下注射干扰素β-1a注射液等药物调节免疫功能。腹部注射可减轻局部反应,可能出现流感样症状等副作用。多发性硬化症可能与髓鞘自身免疫损伤有关,典型症状包括肢体无力、感觉异常。

腹部注射操作需严格遵循无菌原则,注射前检查药物性状,注射后妥善处理医疗锐器。糖尿病患者应规律监测血糖,抗凝治疗患者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出血,生育治疗期间保持情绪稳定。出现注射部位硬结、持续疼痛或全身过敏反应时,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日常注意保持注射区域皮肤清洁,轮换注射点间距至少2厘米,注射后勿立即热敷。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皮质滤泡萎缩的致病原因有哪些

皮质滤泡萎缩可能由遗传因素、内分泌紊乱、感染因素、免疫异常、药物刺激等原因引起。皮质滤泡萎缩通常表现为毛发稀疏、毛囊微小化、皮肤萎缩等症状,需结合具体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1. 遗传因素

部分皮质滤泡萎缩患者存在家族遗传倾向,可能与毛囊干细胞相关基因突变有关。这类患者常表现为早发性毛发脱落,伴随毛囊结构异常。建议有家族史者定期进行皮肤科检查,早期发现可通过低强度激光治疗或局部外用米诺地尔酊延缓进展,避免过度牵拉毛发。

2. 内分泌紊乱

甲状腺功能减退、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内分泌疾病可能导致毛囊周期紊乱,引发滤泡萎缩。患者常伴发月经失调、体重增加等症状。需通过血清激素检测确诊,治疗原发病同时可配合使用复方甘草酸苷片调节免疫,或螺内酯片抗雄激素治疗。

3. 感染因素

长期头皮真菌感染如黄癣、细菌性毛囊炎等可破坏毛囊结构,导致永久性萎缩。典型表现为局部红肿、脓疱及瘢痕性脱发。确诊需进行真菌镜检或细菌培养,急性期可使用盐酸特比萘芬乳膏抗真菌,或夫西地酸乳膏控制细菌感染。

4. 免疫异常

扁平苔藓、盘状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可攻击毛囊上皮细胞,造成淋巴细胞浸润性萎缩。特征性表现为紫红色丘疹伴萎缩性白斑。皮肤活检可明确诊断,轻症可用糠酸莫米松乳膏局部免疫抑制,重症需口服醋酸泼尼松片系统治疗。

5. 药物刺激

长期使用化疗药物、维A酸制剂或含汞化妆品可能导致毛囊毒性损伤。常见用药史后出现弥漫性脱发,毛囊口闭塞。应立即停用可疑药物,必要时使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修复毛囊,辅以胱氨酸片促进角蛋白合成。

日常需避免过度烫染、拉扯头发,保持头皮清洁但不过度清洗。饮食注意补充富含锌、铁、维生素B族的食物如牡蛎、动物肝脏、全谷物等。出现持续脱发或头皮异常时应尽早就诊,通过皮肤镜、病理检查明确病因后制定个体化方案,不可自行长期使用强效激素类药物。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