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 > 中医保健

如何治疗瞀瘛

| 1人回答 | 86次阅读

问题描述:
如何治疗瞀瘛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曹剑
曹剑 南京市妇幼保健院 副主任医师
瞀瘛的治疗可用以下方剂:清瘟败毒饮,本方适用营血两燔之证;普济消毒饮,清热解毒,疏风散邪;清咽栀豉汤,透表泄热,清咽解毒;凉营清气汤,凉营透气,清热凉血,以上几方均可在医师指导下应用。瞀瘛多是由于火热之邪,扰乱心神,耗伤阴血伤筋脉或耗损肝阴,肝风内动所致,多发生在热性病的极期,对人体的损伤比较大,和现代疾病的癫痫有相似之处,所以此病一定要到专科的医院找神经科的医生,进行全面细致的治疗。饮食宜清淡为主,多吃蔬果,合理搭配膳食,最好不要吃辛辣、油腻之品,忌烟酒、生冷食物,同时此病的护理,也要悉心与关爱,不能使他受到任何的刺激。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补气血还是排湿气中医角度看先后顺序

补气血与排湿气的先后顺序需根据个体体质和症状判断,通常遵循“先祛湿后补气”的原则。湿气重时,补气血可能加重湿邪,导致身体不适;而湿气去除后,气血补养效果更佳。湿气重表现为乏力、舌苔厚腻、大便黏滞等症状,气血不足则常见面色苍白、头晕、心悸等。中医治疗强调辨证施治,湿气重者优先祛湿,气血虚者则直接补气血。 1、湿气重:湿气重时,体内水湿滞留,影响气血运行,补气血可能加重湿邪。祛湿可通过饮食调理,如食用薏米、赤小豆、茯苓等利湿食材,避免油腻、生冷食物。中医常用方剂如二陈汤、平胃散等,具有健脾化湿的作用。 2、气血虚:气血不足时,身体虚弱,直接补气血有助于恢复元气。饮食上可选用红枣、桂圆、黄芪等补气血食材,避免过度劳累。中医常用方剂如八珍汤、归脾汤等,具有补气养血的效果。 3、湿气与气血并重:若湿气与气血不足并存,需先祛湿再补气血。祛湿可通过艾灸、拔罐等外治法,补气血则结合食疗和中药调理。艾灸常用穴位如足三里、阴陵泉,拔罐则选择背部膀胱经穴位。 4、个体差异:不同体质的人需根据具体情况调整顺序。湿热体质者需先清热利湿,再补气血;寒湿体质者则需温阳化湿,再补气血。湿热体质可选用茵陈蒿汤,寒湿体质可选用附子理中丸。 5、生活调理:无论祛湿还是补气血,均需结合生活调理。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适度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等,有助于气血运行和湿气排出。饮食上注意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 日常饮食中,可多食用健脾祛湿的食材如山药、莲子、芡实,同时搭配补气血的红枣、枸杞、黑芝麻。运动方面,建议选择温和的有氧运动,如散步、瑜伽,避免剧烈运动加重湿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久坐久卧,有助于湿气排出和气血充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