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29次阅读
吃了不熟的黄豆可能会中毒,主要与黄豆中的胰蛋白酶抑制剂、植物血球凝集素等抗营养因子有关。未充分加热的黄豆可能引发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不适症状,严重时可导致蛋白质吸收障碍或溶血反应。
黄豆中含有天然抗营养因子,其中胰蛋白酶抑制剂会阻碍蛋白质消化吸收,植物血球凝集素可能引起红细胞聚集。这些物质在100℃高温下持续加热15分钟以上才能被破坏。家庭烹饪中若采用假沸现象(80℃左右出现泡沫)即停止加热,或使用未泡发的干豆直接炖煮,容易导致加热不彻底。轻度中毒表现为进食后2-4小时出现胃部灼热感、肠鸣音亢进,多数情况下通过催吐、补液可缓解。
当摄入大量未熟黄豆时,植物血球凝集素可能引发血红蛋白尿、寒战发热等溶血反应,婴幼儿或消化功能弱者可能出现脱水或电解质紊乱。此类情况需立即就医,临床常采用洗胃、静脉补液及对症支持治疗。特殊情况下需监测肝肾功能,溶血严重者可能需输血干预。
建议烹饪黄豆前浸泡8小时以上,用高压锅或延长煮沸时间至豆子彻底软烂。出现持续呕吐、血便或意识改变时应急诊处理。日常可选择豆腐、豆浆等深加工豆制品,其抗营养因子已在生产过程中被有效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