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7次阅读
乙肝病毒携带者可以生育,但需通过规范母婴阻断措施降低胎儿感染风险,主要干预方式包括孕前评估、孕期抗病毒治疗、新生儿联合免疫接种。
1、孕前评估孕前需检测乙肝病毒载量及肝功能,病毒载量超过一定水平时建议先抗病毒治疗,待指标稳定后再计划妊娠。
2、孕期管理妊娠中晚期若病毒载量较高,需遵医嘱使用替诺福韦等妊娠B类抗病毒药物,降低宫内感染概率。
3、分娩防护分娩方式不影响传播概率,但需避免产程过长,新生儿出生后须立即彻底清洗口鼻分泌物。
4、联合免疫新生儿需在12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并完成0-1-6月乙肝疫苗全程接种,阻断成功率超过90%。
建议孕前至产科及感染科联合门诊制定个体化方案,哺乳期母亲乳头皲裂时需暂停母乳喂养。
接种乙肝疫苗前通常需要进行乙肝五项检测、肝功能检查、体温测量、过敏史询问等基础评估。
1、乙肝五项检测通过抽血检查乙肝表面抗原、抗体等指标,确认是否已感染乙肝病毒或存在抗体,避免重复接种或漏诊感染者。
2、肝功能检查评估肝脏转氨酶等指标,急性肝炎活动期需暂缓接种,慢性肝炎稳定期可正常接种疫苗。
3、体温测量发热超过37.3℃时应推迟接种,避免疫苗反应与发热症状混淆或加重不适。
4、过敏史询问了解对疫苗成分如酵母过敏的情况,严重过敏体质者需经医生评估后决定是否接种。
接种当天建议穿着宽松衣物便于上臂注射,接种后需留观30分钟并保持注射部位清洁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