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23次阅读
喜欢吃糖不一定会直接导致糖尿病,但长期过量摄入糖分可能增加患病风险。糖尿病发病主要与遗传因素、胰岛素抵抗、肥胖、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糖尿病具有家族聚集性,父母患有糖尿病时子女患病概率可能升高。建议有家族史者定期监测血糖,可通过口服二甲双胍、格列美脲、阿卡波糖等药物控制血糖。
2、胰岛素抵抗长期高糖饮食可能导致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表现为餐后血糖持续偏高,可通过改善饮食结构、增加运动量缓解,必要时使用胰岛素增敏剂如罗格列酮、吡格列酮等。
3、肥胖影响过量糖分摄入易转化为脂肪堆积,肥胖者脂肪细胞会分泌炎症因子干扰胰岛素作用。建议控制体重指数在正常范围,可选用利拉鲁肽、司美格鲁肽等GLP-1受体激动剂。
4、胰腺损伤长期高血糖可能损伤胰岛β细胞功能,常见于2型糖尿病晚期。表现为空腹血糖显著升高,需采用胰岛素替代治疗如门冬胰岛素、甘精胰岛素等。
建议日常控制添加糖摄入量,优先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保持规律运动习惯,40岁以上人群每年应进行空腹血糖检测。
糖尿病产妇多数情况下可以进行母乳喂养。母乳喂养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但需注意监测血糖、调整胰岛素用量、预防低血糖、保持营养均衡等因素。
1、监测血糖母乳喂养可能降低血糖水平,建议产妇在哺乳前后监测血糖,避免低血糖发生。若出现头晕、出汗等低血糖症状,需及时补充碳水化合物。
2、调整胰岛素哺乳期间胰岛素需求可能减少,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剂量。避免自行增减药量,防止血糖波动过大影响母婴健康。
3、预防低血糖哺乳会消耗能量,建议在喂奶前少量进食,随身携带糖果应急。夜间哺乳时尤其要注意血糖变化,可提前备好零食。
4、营养均衡需保证优质蛋白、复合碳水化合物和膳食纤维摄入,分多次少量进食。避免高糖饮食,每日饮水不少于2000毫升。
糖尿病产妇哺乳期间应定期复查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出现反复低血糖或高血糖需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