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37次阅读
最严重的精神病通常指精神分裂症,属于慢性、高致残性精神障碍,可能伴随终身功能损害。
精神分裂症的核心症状包括幻觉、妄想及思维紊乱,患者常出现与现实脱节的行为和语言。阳性症状如幻听、被害妄想导致攻击或自伤行为,阴性症状如情感淡漠、社交退缩显著影响日常生活。部分患者存在认知功能下降,表现为注意力分散、执行功能障碍。该病具有反复发作特性,约半数患者需要长期药物维持治疗,部分对药物反应不佳者可能发展为难治性病例。发病高峰在青壮年期,早期干预可延缓疾病进展。
与双相情感障碍相比,精神分裂症的社会功能损害更持久。双相障碍虽存在躁狂和抑郁交替发作,但间歇期社会功能可部分恢复。而分裂症患者即使症状缓解,仍普遍存在职业能力和人际关系障碍。器质性精神障碍如阿尔茨海默病伴发的精神症状,通常随原发病进展而恶化,但病因明确且多集中于老年群体。分裂症病因复杂,涉及遗传、神经递质失衡等多因素,治疗难度更大。
精神分裂症患者需坚持服用奥氮平片、利培酮口服液等抗精神病药物,配合认知行为治疗和社会技能训练。家属应学习疾病管理知识,避免刺激性言语沟通。社区需建立长效帮扶机制,提供职业康复训练机会。定期复诊评估药物疗效和副作用,出现暴力倾向或严重抑郁时需及时住院治疗。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有助于症状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