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袁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副主任医师
联合瓣膜病变的治疗需要根据病情轻重、受累心瓣情况及患者的全身状况制定个性化方案,可以选择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等方式,具体方法需由心脏病专科医生评估后决定。
1、药物治疗:对于症状较轻或者暂时不适合手术的联合瓣膜病变患者,药物治疗可以帮助缓解症状、减轻心脏负担。常用药物包括:
利尿剂:如呋塞米,帮助缓解水肿、减轻心脏负担;
强心剂:如地高辛,用于改善心功能和缓解相关症状;
血管扩张剂:如硝酸酯类药物,可改善心脏供血、降低心脏压力。
用药时需严格遵医嘱,不可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
2、介入治疗:经皮介入治疗是针对某些联合瓣膜病变患者的一种微创方式,适用于不能耐受手术的高风险患者。例如:
经皮球囊瓣膜成形术:特别适合于狭窄为主的联合瓣膜病变;
经导管瓣膜置入术TAVI:适用于主动脉瓣病变患者。
这些方法创伤较小,恢复较快,但不适用于所有患者。
3、手术治疗:针对病情较严重的患者,心脏外科手术仍然是主要治疗方法,包括:
心脏瓣膜修复术:适用于瓣膜结构尚可保留的患者;
人工瓣膜置换术:适用于严重损伤且不可修复的瓣膜;
联合手术:如同时处理多瓣膜病变或结合冠脉搭桥手术。
手术后需长期服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防止血栓形成。
治疗联合瓣膜病变的选择与患者年龄、具体病变类型及全身健康状况密切相关。轻症患者应注意定期复查,避免病情恶化。重症患者需尽早处理以降低心功能衰竭、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风险。对于确诊为联合瓣膜病变的患者,应尽早咨询心血管专科制定最佳治疗方案,切勿拖延治疗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