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5次阅读
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需避免高胆固醇、高盐、高糖及反式脂肪酸食物,可适量食用深海鱼、燕麦、绿叶蔬菜和坚果,并遵医嘱使用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非诺贝特或依折麦布等药物。
1、高胆固醇食物动物内脏、蛋黄等含大量胆固醇,会加重血管脂质沉积。日常可用豆制品替代部分肉类,药物治疗需结合血脂水平调整。
2、高盐食品腌制食品、加工肉类钠含量过高,易导致血压升高。建议每日食盐摄入不超过5克,同时监测血压变化情况。
3、精制糖类甜点、含糖饮料会加速血糖波动,促进血管内皮损伤。选择低升糖指数水果如苹果,配合血糖监测更安全。
4、反式脂肪酸油炸食品、人造奶油含反式脂肪酸会提升低密度脂蛋白。烹饪建议使用橄榄油,避免高温反复煎炸。
保持每日30分钟有氧运动,定期检测血脂血糖指标,烹饪方式以蒸煮为主,严格遵医嘱调整用药方案。
心肌梗死溶栓成功的标准主要有血管再通、胸痛缓解、心电图改善、心肌酶学下降。溶栓治疗是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救治手段,需结合多项指标综合评估效果。
1、血管再通: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梗死相关动脉血流恢复至TIMI 2-3级,或ST段抬高幅度在溶栓后迅速回落超过50%,提示血管再通成功。
2、胸痛缓解:患者胸痛症状在溶栓后明显减轻或消失,通常伴随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稳定,反映心肌缺血得到改善。
3、心电图改善:溶栓后抬高的ST段在2小时内回落超过50%,或新出现的Q波减少,提示心肌灌注恢复。
4、心肌酶学下降: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等心肌损伤标志物峰值提前出现,且下降速度加快,表明心肌坏死范围得到控制。
溶栓后仍需密切监测并发症,建议低脂饮食、规律作息,遵医嘱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和他汀类药物进行二级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