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五官科 > 耳鼻喉科

掏耳朵掏的耳鸣怎么办

| 1人回答 | 59次阅读

问题描述:
掏耳朵掏的耳鸣怎么办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王靖
王靖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主任医师
掏耳朵引发耳鸣可能是因为耳道损伤、感染、耳垢推动过深甚至鼓膜受损,需停止掏耳朵并尽快就医处理。症状较轻时可通过清洁和药物缓解,但若伴随听力下降、持续耳痛等严重表现,应及时进行专业检查。
1、耳道损伤引发:掏耳朵不当可能导致耳道皮肤受损,损伤的部位会引起炎症甚至感染,最终诱发耳鸣。这种情况可尝试避免刺激伤口,同时保持耳道干燥干净,轻症可用局部抗炎药物如莫匹罗星软膏涂抹以防感染。如果耳道内部明显肿胀或疼痛持续,则需要耳鼻喉科医生进行消炎或处理伤口。
2、耳垢推积过深:用不正确的方式掏耳朵可能导致耳垢越掏越深,影响声波传播,压迫耳膜甚至诱发耳鸣。避免继续用挖耳工具掏耳朵,应改用专门的耳道冲洗方式清除耳垢;选择温水与食盐配比冲洗,或者使用耳垢软化药物如3%过氧化氢滴耳液。如果耳塞较为严重,应寻找专业医生清理耳垢,避免进一步伤害。
3、鼓膜受损:若掏耳朵用力过猛或工具直接刺中耳膜,则可能出现耳鸣、耳痛甚至听力明显下降。这种情况需尽早到医院进行耳内镜检查,有轻微穿孔的情况下耳膜会自愈,医生也可能开具抗生素以预防感染;严重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修补,如鼓膜修补术。
4、感染引发耳鸣:掏耳朵若引起细菌或真菌感染,可能导致急性中耳炎或耳部湿疹,从而引起耳鸣表现。可以使用抗感染药物,如抗生素滴耳液如氧氟沙星滴耳液或抗真菌药物清理感染源头。如果合并严重症状,如分泌物流出或强烈病痛,也需就医采取针对性治疗。
掏耳朵掏出了耳鸣,应尽量避免再次掏耳朵或进行其他外界刺激,同时保持耳道清洁。若症状短期内未缓解或恶化,请及时到医院耳鼻喉科明确检查,接受针对性治疗,防止听力受到永久性影响。未来应避免频繁掏耳朵,用科学的方法清洁耳垢以保护耳道健康。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咽喉囊肿是良性还是恶性

咽喉囊肿通常为良性病变,多数情况下不会发展为恶性肿瘤。这种囊肿主要由黏膜腺体分泌物潴留形成,常见于咽喉部位的黏膜下层。咽喉囊肿的发病机制可能与慢性炎症、感染或局部损伤有关,通常表现为咽喉异物感、声音嘶哑或吞咽不适等症状。尽管大多数咽喉囊肿为良性,但若出现快速增大、疼痛或伴随其他异常症状时,仍需及时就医以排除恶性病变的可能。 1、病因分析:咽喉囊肿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慢性咽喉炎、反复感染或局部创伤可能导致黏膜腺体分泌物排出受阻,进而形成囊肿。长期吸烟、饮酒或接触刺激性气体也可能增加患病风险。囊肿通常生长缓慢,质地柔软,边界清晰,无明显疼痛感。 2、诊断方法:咽喉囊肿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检查和影像学手段。医生通过喉镜检查可直接观察囊肿的大小、位置和形态。必要时,可结合超声、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进一步明确囊肿的性质和范围。若怀疑恶性病变,可进行组织活检以确诊。 3、治疗方法:对于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的咽喉囊肿,通常无需特殊治疗,定期随访观察即可。若囊肿较大或引起明显不适,可通过手术切除治疗。手术方式包括传统开放手术和微创内镜手术,具体选择需根据囊肿的位置和大小决定。 4、预防措施:预防咽喉囊肿的关键在于减少咽喉部位的刺激和损伤。戒烟限酒、避免接触刺激性气体、保持口腔卫生等措施有助于降低患病风险。同时,积极治疗慢性咽喉炎等基础疾病也有助于预防囊肿的形成。 5、注意事项:尽管咽喉囊肿多为良性,但患者仍需警惕异常症状的出现。若囊肿短期内迅速增大、伴有疼痛或出血,或出现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排除恶性病变或其他严重疾病的可能性。 日常生活中,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如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减少咽喉感染的风险。适量运动如散步、瑜伽等也能改善全身血液循环,促进咽喉部位的健康。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和过度用嗓,对预防咽喉囊肿的发生也有积极作用。若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护理。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