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3次阅读
利妥昔单抗使用后发热可通过物理降温、调整输液速度、药物干预、及时就医等方式处理。发热通常由输液反应、感染、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药物过敏等原因引起。
1、物理降温体温低于38.5℃时建议多饮水、温水擦浴。避免酒精擦拭或冰敷,可能加重寒战反应。
2、调整输液速度输液相关发热常与滴速过快有关,医护人员会降低输液速度至每分钟20-30滴,必要时暂停给药。
3、药物干预对乙酰氨基酚片可用于退热,地塞米松注射液可缓解过敏反应,苯海拉明注射液有助于控制寒战。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4、及时就医体温超过39℃持续4小时、伴随皮疹或呼吸困难时,需立即返院处理,警惕严重过敏反应或感染性休克。
治疗期间建议记录体温变化,避免自行服用退热药掩盖病情。出现发热后24小时内保持联系医生,必要时完善血常规检查。
成人腋下体温37.3度属于低热范畴,多数情况下可能与生理性因素或轻微感染有关。
1、生理性波动:剧烈运动、情绪紧张或测量误差可能导致体温短暂升高,建议休息后复测。
2、环境因素:高温环境或穿戴过厚衣物可能影响测量结果,需在通风环境下重新测量。
3、轻微感染:可能与病毒性感冒、咽炎等上呼吸道感染有关,通常伴随咳嗽、乏力等症状。
4、慢性炎症:部分慢性鼻炎、牙龈炎等局部炎症可能引起长期低热,需结合其他症状判断。
建议多饮水观察24小时,若体温持续超过37.3度或出现头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