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栋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
口腔溃疡本身并不会直接导致感染HIV,但如果在溃疡部位接触到含有HIV病毒的体液,例如血液或精液,黏膜破损可能增加病毒传播的风险。存在口腔溃疡时,需特别注意避免高风险行为,并尽早采取防护措施。
1、HIV传播与口腔溃疡的关系
口腔溃疡是一种口腔黏膜受损的炎性症状,常因免疫力下降、缺乏维生素B族或机械损伤引起。HIV病毒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性接触、母婴传播等。若口腔溃疡接触到携带HIV病毒的体液如血液或精液,破损的黏膜可能成为病毒入侵的入口,但这种情况并非高发途径。通常通过口腔感染HIV几率较低,因唾液内HIV浓度极少且含有一定抑制病毒的成分,但黏膜破损会略微增大风险。
2、预防感染风险的建议
避免高风险行为:有口腔溃疡时应避免无保护措施的性行为如口交,更不要直接接触他人可能携带HIV的血液或体液。
及时进行防护:若怀疑接触过高风险人群或存在相关体液暴露,应在72小时内尽快前往医院咨询暴露后预防用药PEP。
改善口腔环境:勤刷牙、漱口水护理可减少细菌感染风险,同时加速溃疡愈合。
3、口腔溃疡的护理方法
饮食调理:多食用富含维生素B2、维生素C及锌的食物,如菠菜、胡萝卜、猕猴桃等,避免辛辣或刺激性食物加重溃疡。
药物辅助:外用制剂如复方地塞米松软膏或口腔镇痛贴可缓解疼痛并促进愈合。若溃疡严重或反复发作,可咨询医生服用增强免疫力的药物如转移因子胶囊。
保持口腔清洁:早晚刷牙、使用温盐水或专业漱口水进行护理,同时避免用力刷牙损伤黏膜。
口腔溃疡患者需谨慎应对HIV传播风险,尤其勿忽视日常护理和高风险行为的预防。若存在暴露疑虑,及时接受检测和专业医疗建议,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