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科 > 泌尿外科

同房后尿失禁是怎么回事

| 1人回答 | 53次阅读

问题描述:
同房后尿失禁是怎么回事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李青
李青 北京安贞医院 主任医师

同房后尿失禁可能与盆底肌松弛、泌尿系统感染、膀胱过度活动症、激素水平变化、神经损伤等因素有关。可通过盆底肌训练、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手术治疗、心理疏导等方式改善。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1、盆底肌松弛

妊娠分娩或年龄增长可能导致盆底肌群张力减退,同房时腹压增高会引发压力性尿失禁。表现为咳嗽、运动或性生活后不自主漏尿。可通过凯格尔运动增强肌力,每天重复收缩放松盆底肌,配合生物反馈治疗。严重者需考虑尿道中段悬吊术等手术干预。

2、泌尿系统感染

同房过程中细菌可能侵入尿道引发膀胱炎或尿道炎,尿频尿急伴排尿灼痛是典型症状。可能与大肠杆菌感染有关,尿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升高。可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片、磷霉素氨丁三醇散等抗菌药物,治疗期间需多饮水冲刷尿道。

3、膀胱过度活动症

膀胱逼尿肌异常收缩会导致急迫性尿失禁,同房刺激可能诱发突发尿意。可能与神经系统调节异常有关,尿动力学检查可确诊。建议使用琥珀酸索利那新片或米拉贝隆缓释片抑制膀胱过度活动,同时记录排尿日记监测症状变化。

4、激素水平变化

围绝经期雌激素下降会使尿道黏膜萎缩,降低控尿能力。可能伴随阴道干涩、性交疼痛等症状。局部使用雌三醇乳膏可改善泌尿生殖道萎缩,严重者需进行激素替代治疗,但需评估血栓风险。

5、神经损伤

糖尿病或腰椎疾病可能导致支配膀胱的神经受损,出现混合性尿失禁。可能伴随下肢麻木或排便障碍。需控制原发病,甲钴胺片等神经营养药物可能有助于改善症状,必要时进行间歇导尿。

日常应避免摄入咖啡因及酒精等刺激性饮品,规律进行盆底肌锻炼。穿着透气棉质内裤并注意会阴清洁,同房前后及时排空膀胱。体重超标者需减重以降低腹压,长期咳嗽或便秘者需对症处理。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到泌尿外科或妇科进行尿流率、残余尿等专项检查。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风湿膏贴上感觉很热

风湿膏贴上感觉很热属于正常现象,可能与药物成分刺激局部血液循环、皮肤敏感或使用方法不当有关。主要有药物成分作用、局部皮肤反应、贴敷时间过长、过敏反应、使用方法错误等原因。

1、药物成分作用

风湿膏通常含有樟脑、薄荷脑、水杨酸甲酯等成分,这些物质具有扩张毛细血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的作用。当药物渗透皮肤后,会产生温热感,这是药物发挥作用的正常表现。部分患者对这类成分较为敏感,可能出现明显的灼热感。若热感在可耐受范围内且无皮肤损伤,通常无须特殊处理。建议首次使用时先小面积贴敷测试皮肤耐受性。

2、局部皮肤反应

贴敷部位皮肤较薄或存在微小破损时,药物刺激可能引发明显发热感。关节部位皮肤通常较薄,药物吸收速度较快,可能加重热感。贴敷前需检查皮肤完整性,避开伤口、湿疹等异常区域。使用后出现持续刺痛或红肿需立即停用,并用清水冲洗残留药液。皮肤敏感者可选择低刺激性配方的风湿膏。

3、贴敷时间过长

超过产品说明建议的贴敷时间可能导致药物蓄积,加重局部发热反应。普通风湿膏建议贴敷4-8小时,含强效成分的产品可能需缩短至2-4小时。夜间睡眠时使用更需注意时间控制,避免因体位压迫增加皮肤渗透率。揭除膏药后仍有持续灼热感可用冷毛巾外敷缓解。

4、过敏反应

对橡胶基质或中药成分过敏时,除发热外还可能伴随瘙痒、皮疹或水疱。含辣椒素类成分的产品更易引发过敏反应。出现过敏症状应立即停用,必要时口服氯雷他定片等抗组胺药物。严重过敏需就医处理,避免搔抓导致继发感染。过敏体质者应选择无致敏原配方的产品。

5、使用方法错误

贴敷前未清洁皮肤油脂、汗液会影响药物均匀释放,导致局部浓度过高产生灼热感。贴敷时应避开毛发密集区,必要时剃除毛发保证贴合度。冬季使用前可先用温水袋预热贴敷部位,促进药物均匀渗透。同一部位重复贴敷需间隔12小时以上,防止皮肤屏障受损。

使用风湿膏期间应避免同时使用其他外用止痛药物,防止成分叠加刺激。贴敷后出现持续24小时以上的红肿、脱皮需就医排查接触性皮炎。糖尿病患者、血液循环障碍者使用前应咨询医生,这类人群对温度感知可能异常。日常可配合热敷、关节保护操等物理疗法增强效果,但急性炎症期应暂停使用发热类膏药。储存时注意密封防潮,避免药物成分挥发影响疗效。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