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1次阅读
粪便检查可以辅助诊断胃肠炎,但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胃肠炎的诊断通常需要结合粪便常规、粪便培养、血常规、病原学检测等结果,粪便检查能帮助发现白细胞、红细胞、寄生虫卵或病原体等异常指标。
粪便常规检查是胃肠炎诊断基础项目之一,通过显微镜观察粪便中的白细胞、红细胞、黏液等成分,细菌性胃肠炎患者粪便中常出现大量中性粒细胞,病毒性胃肠炎则以淋巴细胞为主。粪便潜血试验能检测肉眼不可见的微量血液,对溃疡性胃肠炎或消化道出血有提示作用。粪便培养可分离沙门菌、志贺菌、弯曲菌等致病菌,为细菌性胃肠炎提供病原学依据。轮状病毒抗原检测适用于儿童病毒性胃肠炎诊断,能快速明确常见病毒类型。寄生虫检查通过碘染或饱和盐水浮聚法可发现阿米巴原虫、蓝氏贾第鞭毛虫等肠道寄生虫感染。
胃肠炎患者日常应注意选择易消化的米粥、面条等食物,避免辛辣刺激及高脂饮食。发病期间可少量多次饮用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腹泻严重时需暂时禁食。注意餐具消毒与手卫生,处理粪便后需彻底洗手。若出现持续发热、血便、严重脱水等症状,或婴幼儿、老年人症状加重时,应及时就医复查粪便检查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