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5次阅读
子宫内膜小暗区是否严重需结合具体病因判断,多数情况下属于生理性改变,少数可能与子宫内膜息肉、黏膜下肌瘤等病理因素相关。
超声检查发现的子宫内膜小暗区常见于排卵后黄体期,此时内膜增厚伴局部液体积聚可形成生理性暗区,通常无特殊症状且会在月经后自行消失。妊娠早期宫腔内孕囊未完全形成时也可能表现为小暗区,需结合血HCG水平综合判断。部分女性在人工周期激素治疗过程中,内膜对药物反应不均也可能出现类似影像学表现。
当暗区持续存在或伴随异常子宫出血时,需考虑病理性情况。子宫内膜息肉多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类圆形暗区,可能引起月经量增多或经期延长。黏膜下肌瘤向宫腔突出时,其变性坏死区域在超声下可呈现低回声暗区,常伴有痛经或压迫症状。极少数情况下需警惕子宫内膜癌早期病灶,尤其绝经后妇女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合并宫腔积液时。
建议月经干净后3-5天复查超声,必要时行宫腔镜检查或诊断性刮宫。日常注意记录月经周期变化,避免过度劳累,出现经期外出血或严重腹痛应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