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8次阅读
儿童夜间高热40℃需立即采取物理降温并就医,可能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中耳炎、肺炎等原因引起,可通过退热药物、抗感染治疗、补液支持等方式处理。
1. 病毒感染家长需用温水擦拭腋窝腹股沟辅助退热,病毒感染常伴随流涕咳嗽,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滴剂、小儿豉翘清热颗粒。
2. 细菌感染家长需监测体温变化间隔,细菌性扁桃体炎可能引发持续高热,需医生判断后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头孢克洛颗粒、蒲地蓝消炎口服液。
3. 中耳炎家长需观察是否抓挠耳朵,急性中耳炎易导致反复高热,确诊后可能需要阿奇霉素干混悬剂、氧氟沙星滴耳液、小儿感冒宁糖浆联合治疗。
4. 肺炎家长需注意呼吸频率加快等危险信号,肺炎患儿可能出现嗜睡拒食,住院治疗常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氨溴索口服溶液、小儿肺热咳喘颗粒。
保持室内通风并记录体温变化曲线,发热期间少量多次饮用温水,所有药物使用须严格遵循儿科医师指导。
小儿支气管肺炎的防护方法主要有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接触感染源、合理喂养增强免疫力、及时接种疫苗。
1、空气流通每日开窗通风至少两次,避免烟雾、粉尘等刺激物,保持室内湿度在合理范围。
2、避免感染流感季节减少去人群密集场所,接触患儿前后需洗手,避免与呼吸道感染者密切接触。
3、增强免疫保证母乳喂养至少6个月,适时添加富含维生素A、锌的辅食,保证充足睡眠和适量户外活动。
4、预防接种按时接种肺炎球菌疫苗、流感疫苗等,接种前需咨询医生确认无禁忌证。
家长需密切观察孩子呼吸频率、体温变化,出现气促、高热不退等症状应立即就医,恢复期避免剧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