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93次阅读
新生儿吃过奶后打嗝可能由喂养姿势不当、吞咽空气过多、胃部发育不成熟、胃食管反流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喂养方式、拍嗝护理、体位管理等方式缓解。
1、喂养姿势不当哺乳时婴儿头部未高于胃部,导致乳汁流速过快。建议家长采用45度斜抱姿势喂养,喂奶后竖抱15分钟帮助排气。
2、吞咽空气过多奶嘴孔过大或哭闹时进食会吸入过量空气。家长需选择合适流速奶嘴,在婴儿平静时喂养,每次喂奶间隔拍嗝2-3次。
3、胃部发育不成熟新生儿贲门括约肌松弛,胃呈水平位。表现为吃奶后轻微溢奶,通常3个月后逐渐改善,无须特殊治疗。
4、胃食管反流可能与食管下端括约肌功能不全有关,症状为频繁吐奶、哭闹。可遵医嘱使用铝碳酸镁混悬液、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等药物。
日常注意少量多次喂养,喂奶后保持直立位,若打嗝伴随拒奶、体重不增需及时就诊儿科或消化科。
儿童反复发热5-6天可能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尿路感染、川崎病等因素有关,需结合伴随症状判断病因。
1. 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或细菌感染导致鼻咽部炎症,表现为发热伴咳嗽流涕。建议家长保持室内通风,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滴剂或小儿豉翘清热颗粒退热,体温超过38.5℃需就医。
2. 肺炎肺部感染可能由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引起,常见高热伴呼吸急促。家长需观察孩子口唇是否发绀,医生可能开具阿奇霉素干混悬剂、头孢克洛颗粒或氨溴索口服溶液。
3. 尿路感染婴幼儿排尿哭闹伴发热需警惕泌尿系统感染,可能与大肠杆菌感染有关。建议家长留取清洁中段尿送检,治疗常用头孢克肟颗粒、呋喃妥因肠溶片或三金片。
4. 川崎病持续发热5天以上伴眼结膜充血、皮疹需排除此病,属于血管炎性病变。家长发现孩子手脚肿胀脱皮应立即就诊,治疗需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和阿司匹林肠溶片。
反复发热期间家长应记录体温变化,补充适量温水,避免包裹过厚,若出现精神萎靡、抽搐或发热超过72小时无缓解须急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