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肿瘤科

为什么淋巴瘤要去血液科?

| 1人回答 | 42次阅读

问题描述:
为什么淋巴瘤要去血液科?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范芸
范芸 北京医院 主任医师

淋巴瘤属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其诊断和治疗的专科是血液科。淋巴瘤主要涉及淋巴细胞异常增殖,而血液科医生在血液疾病诊疗方面具有专业优势,能够通过骨髓穿刺、淋巴结活检等手段明确诊断,并制定化疗、靶向治疗或造血干细胞移植等个体化方案。

淋巴瘤的病变起源于淋巴组织,但恶性淋巴细胞会通过血液和淋巴系统全身扩散,因此归类于血液系统疾病。血液科医生熟悉淋巴瘤的病理分型、分期标准和治疗指南,能够准确评估病情进展。对于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血液科会采用免疫组化、流式细胞术等特殊检查鉴别诊断。治疗过程中需要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血液科可及时处理化疗导致的骨髓抑制等并发症。部分患者需进行CD20单抗等靶向药物治疗或CAR-T细胞免疫治疗,这些特殊疗法也属于血液科诊疗范畴。

确诊淋巴瘤后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感染。治疗期间需加强营养支持,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注意口腔和会阴清洁。定期复查血象和影像学检查,出现发热、出血倾向等症状时需及时联系主治医生。家属应协助患者记录用药反应和症状变化,配合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艾滋病的淋巴结肿大是什么样的?

艾滋病引起的淋巴结肿大通常表现为全身多发性、无痛性、质地较硬的肿大,常见于颈部、腋窝和腹股沟。艾滋病相关淋巴结肿大可能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机会性感染、淋巴瘤等因素有关,通常伴随长期发热、体重下降、乏力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完善血常规、HIV抗体检测、淋巴结活检等检查。

艾滋病患者早期可能出现对称性淋巴结肿大,直径多超过1厘米,触诊时活动度较好且无压痛。这种肿大常持续数月,与病毒活跃复制导致免疫系统持续激活有关。部分患者会伴随夜间盗汗、反复口腔溃疡等非特异性症状,此时需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结核病等疾病鉴别。

疾病进展期淋巴结可能逐渐增大并融合成团块,质地变得更坚硬。当合并卡波西肉瘤或非霍奇金淋巴瘤时,淋巴结快速增大并可能出现局部皮肤破溃。此阶段常检测到CD4+T淋巴细胞计数显著降低,需通过病理活检明确性质。合并机会性感染时可能出现触痛性肿大,如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可导致颈部淋巴结化脓。

终末期艾滋病可能出现全身浅表淋巴结萎缩,这与淋巴组织耗竭有关。但深部淋巴结如腹腔淋巴结仍可能肿大并引起肠梗阻等症状。此时患者多合并多种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需进行抗病毒治疗联合对症支持治疗。对于持续存在的可疑淋巴结肿大,应完善EB病毒DNA、弓形虫抗体等检测排除继发病变。

艾滋病患者日常需规范服用抗病毒药物如齐多夫定片、拉米夫定片、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片等,定期监测CD4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保持均衡饮食,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避免生冷食物。注意观察淋巴结大小变化,出现红肿热痛或短期内迅速增大时需立即就医。避免过度劳累和接触传染源,居住环境应定期消毒通风。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