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6次阅读
牙周病不治疗可能导致牙齿松动脱落、牙槽骨吸收、全身感染风险增加。牙周病是牙周组织慢性炎症,主要与菌斑堆积、免疫反应异常等因素有关,需及时干预。
牙周病早期表现为牙龈红肿出血,随着炎症扩散会破坏牙周韧带和牙槽骨。细菌毒素持续刺激会导致牙周袋加深,牙齿支持结构逐渐丧失。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咀嚼无力、牙齿移位或牙龈萎缩。长期未经控制的炎症可能诱发牙周脓肿,伴随剧烈疼痛和口臭。重度牙周炎患者牙齿脱落概率显著增高,影响消化功能和面容美观。
牙周致病菌可能通过血液循环扩散至全身,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并发症和早产风险。研究显示牙周炎与阿尔茨海默病、类风湿关节炎存在关联。免疫功能低下者可能发生败血症等严重感染。孕妇患重度牙周炎时,炎症介质可能刺激子宫收缩诱发早产。合并糖尿病患者可能出现血糖控制难度增加,创面愈合延迟。
建议每半年进行专业洁牙,采用巴氏刷牙法配合牙线清洁。出现牙龈出血、口臭持续等症状应及时就诊,通过龈下刮治、根面平整等治疗控制病情。吸烟者需戒烟以改善牙周微循环,糖尿病患者应加强血糖监测。日常可选用含氯己定的漱口水辅助控制菌斑,但需避免长期使用以免破坏口腔菌群平衡。
老年人牙周病可通过口腔清洁、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牙周病通常由牙菌斑堆积、牙结石刺激、全身性疾病等因素引起。
1、口腔清洁
老年人牙周病的基础治疗是保持口腔清洁。每日使用软毛牙刷和含氟牙膏刷牙两次,配合牙线或冲牙器清洁牙缝。牙菌斑是牙周病的主要病因,机械性清除能有效减缓病情进展。建议每餐后漱口,避免食物残渣滞留。对于行动不便者,家属可协助使用电动牙刷或单束毛牙刷重点清洁牙龈边缘。
2、药物治疗
急性发作期可遵医嘱使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局部涂抹,或口服甲硝唑片控制厌氧菌感染。伴有明显炎症时,可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抑制菌斑形成。全身性疾病相关牙周炎需同步治疗原发病,如糖尿病患者需控制血糖。使用药物需注意胃肠道反应等副作用,不可长期自行用药。
3、手术治疗
中重度牙周病需进行牙龈翻瓣术清除深部牙结石,配合引导性组织再生术修复受损牙槽骨。对于松动牙可尝试牙周夹板固定,无法保留的患牙需拔除后义齿修复。手术前后需严格控制感染,高血压患者应监测血压。术后需定期复查维护,保持3-6个月的专业洁治频率。
4、物理治疗
激光治疗可辅助杀灭牙周袋内病原微生物,减轻组织水肿。超声洁治能有效去除龈上龈下结石,每年应进行1-2次专业清洁。冷敷可缓解急性期牙龈肿痛,但避免直接接触牙龈造成冻伤。物理方法需配合基础治疗,不可替代机械清创。
5、营养支持
补充维生素C咀嚼片增强牙龈抵抗力,钙剂有助于维持牙槽骨密度。饮食应选择软烂易咀嚼食物,避免过硬过黏食品刺激牙龈。适量食用猕猴桃、草莓等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限制高糖饮食减少菌斑形成。吞咽困难者可选择营养均衡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老年人牙周病治疗需长期坚持口腔卫生维护,建议每3个月复查一次。日常使用含氟漱口水强化牙齿防龋能力,戒烟限酒降低炎症反应。家属应协助行动不便者完成口腔护理,观察牙龈出血、牙齿松动等变化及时就医。控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对改善牙周状况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