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科 > 神经外科

脑震荡多久能恢复正常?

| 1人回答 | 44次阅读

问题描述:
脑震荡多久能恢复正常?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李芸
李芸 临汾市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
脑震荡是一种比较轻型的颅脑损伤,伤后患者可能会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眩晕、畏光、乏力、逆行性遗忘、短暂性意识丧失等一系列的表现。患者虽然可能会出现很多症状,但是在查体和神经影像学检查时,都没有明确的发现。而绝大多数患者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静养和休息之后,甚至不需要进行任何的药物治疗,都能够逐步恢复正常。恢复正常的时间一般在三五天,绝大多数患者能够在两周之内恢复正常,预后是十分良好的。只有个别患者,一是因为颅脑损伤本身所造成的,另外往往合并一些精神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等,患者可能自诉会有一段时间的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的这些表现,这些情况绝大多数也能在2-3个月之内恢复正常。所以,对于大多数脑震荡的患者,在两周之内是可以完全恢复的,少数的患者两三周也能恢复到正常。只有极个别的患者,可能症状会持续一段时间,这种情况需要进行精神心理治疗,患者也能够恢复到正常,不必过于担心。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核磁共振查出脑缺血灶怎么治疗

核磁共振查出脑缺血灶可通过控制危险因素、药物治疗、康复训练、手术治疗、中医调理等方式治疗。脑缺血灶通常由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心脏疾病、血液高凝状态等原因引起。

1、控制危险因素

脑缺血灶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密切相关。患者需严格监测血压,将收缩压控制在140毫米汞柱以下,舒张压控制在90毫米汞柱以下。血脂异常者需限制动物脂肪摄入,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片、瑞舒伐他汀钙片等降脂药物。糖尿病患者应通过饮食控制、运动及药物将空腹血糖维持在7毫摩尔每升以下,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10毫摩尔每升以下。

2、药物治疗

抗血小板聚集是治疗脑缺血灶的核心措施,可遵医嘱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药物预防血栓形成。改善脑循环药物如尼莫地平片、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能扩张脑血管,增加缺血区血流量。脑保护剂如胞磷胆碱钠胶囊、奥拉西坦胶囊可促进神经细胞代谢,减轻缺血缺氧损伤。

3、康复训练

存在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需早期介入康复治疗。运动疗法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平衡训练、步态训练等,每日训练30-60分钟。作业疗法重点训练穿衣、进食等日常生活能力。言语障碍者可进行构音器官运动训练、听理解训练等。认知功能障碍需通过记忆训练、注意力训练等方法改善。

4、手术治疗

对于颈动脉狭窄超过70%的患者,可考虑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或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者可能需行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大面积脑梗死伴颅内压增高时,需行去骨瓣减压术挽救生命。所有手术方案需经神经外科医生评估后实施。

5、中医调理

中医认为脑缺血灶属"中风先兆",治疗以活血化瘀为主。可选用丹参滴丸、银杏叶提取物片等中成药改善微循环。针灸取穴以百会、风池、足三里等为主,每周治疗3-5次。推拿按摩重点刺激头部及四肢经络,每日1次。饮食宜清淡,适量食用山楂、黑木耳等具有活血作用的食物。

脑缺血灶患者需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每日食盐摄入不超过5克,戒烟限酒,保证7-8小时睡眠。每周进行3-5次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每次30-60分钟。定期复查头颅核磁共振监测病灶变化,出现头晕加重、肢体无力等新发症状时及时就医。保持乐观心态,避免情绪波动,家属应给予充分的心理支持。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