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4次阅读
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引发慢性胃炎、胃溃疡、胃黏膜萎缩甚至胃癌,危害程度从轻度炎症到恶性病变递增。
1、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长期定植胃黏膜导致慢性炎症,表现为上腹隐痛、餐后饱胀。治疗需采用铋剂四联疗法,常用药物包括胶体果胶铋、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和奥美拉唑。
2、消化性溃疡细菌破坏胃黏膜屏障导致胃酸侵蚀,形成胃或十二指肠溃疡,典型症状为规律性上腹痛。除根除治疗外,可配合铝碳酸镁、瑞巴派特等黏膜保护剂。
3、胃黏膜萎缩持续感染可能引发胃腺体萎缩和肠化生,增加癌变风险。需定期胃镜监测,必要时补充叶酸、维生素B12等营养素。
4、胃癌风险幽门螺杆菌被列为I类致癌物,长期感染使胃癌风险显著升高。根除治疗可降低风险,但已发生癌变需手术切除。
建议感染者避免高盐腌制食物,分餐制预防传播,根除治疗后需复查确认疗效。出现持续腹痛、消瘦等症状应及时胃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