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感染科 > 传染科

登革热的起病特点是

| 1人回答 | 60次阅读

问题描述:
登革热的起病特点是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李宏
李宏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副主任医师
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其起病特点通常包括高热、皮疹、头痛、肌肉和骨关节疼痛等症状。感染者常通过蚊虫叮咬而患病,虽然大多数情况下病情较轻且预后良好,但仍需引起重视。了解登革热的起病特点和相应的治疗措施,有助于更好地应对这种疾病。
1、起病特点
登革热的潜伏期一般为3到15天,平均约为7到10天。患者在感染登革病毒后,通常在2到10天内开始出现症状。最常见的症状包括发热、头痛、肌肉痛和骨关节痛,体温可升至39℃以上。除此之外,患者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以及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状。皮疹也是登革热的一个典型特征,通常出现在躯干和四肢近端,呈现为斑丘疹或麻疹样皮疹。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出血倾向,如牙龈出血和鼻出血等。
2、治疗措施
登革热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治疗主要以对症支持为主。对于高热患者,可以使用退热药物,如布洛芬缓释胶囊来降温。如果患者出现剧烈头痛,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镇静止痛药物,如阿司匹林肠溶片来缓解不适。皮肤瘙痒的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炉甘石洗剂进行止痒。患者在患病期间应卧床休息,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为了预防登革热,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洗澡,尽量避免前往蚊虫密集的区域。外出时,务必做好防护措施,如使用驱蚊剂和穿长袖衣物等。
登革热虽然通常病情较轻,但预防和及时应对仍然非常重要。了解其起病特点和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自己和家人,特别是在登革热高发的季节和地区。保持警惕,做好预防措施,是抵御登革热的关键。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腹外疝是腹股沟疝气吗怎么治疗

腹外疝不一定是腹股沟疝气,腹外疝包括腹股沟疝、脐疝、切口疝等多种类型。腹外疝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使用疝气带、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通常由腹壁薄弱、腹内压增高等因素引起。

1、生活方式调整

减少重体力劳动和剧烈运动有助于降低腹内压,避免便秘和慢性咳嗽可减少腹腔压力骤增。肥胖患者需控制体重,减轻腹部脂肪对腹壁的压迫。日常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屏气动作,睡眠时抬高臀部可能缓解不适。

2、疝气带使用

临时性使用疝气带可压迫疝环防止疝内容物突出,适用于年老体弱无法手术者。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尺寸,长期佩戴可能导致皮肤磨损或肌肉萎缩。疝气带不能根治疾病,仅作为过渡性措施。

3、开放疝修补术

传统手术通过切开疝囊还纳内容物后缝合修补缺损,可能使用聚丙烯补片加强腹壁。术后需卧床1-3天,3个月内避免负重。适用于各类腹外疝,复发率较低但创伤较大。

4、腹腔镜疝修补术

微创手术通过小切口植入补片修复缺损,具有恢复快、疼痛轻的优势。术后6小时可进食,1周后恢复轻工作。不适用于巨大疝或既往腹部手术史患者,需全身麻醉。

5、组织修补术

直接缝合疝环周围健康组织而不使用补片,适用于儿童脐疝或小型腹股沟疝。术后复发率相对较高,但避免异物植入相关并发症。需严格限制活动1个月促进组织愈合。

术后应保持切口清洁干燥,2周内避免淋浴。逐步恢复日常活动,6周内禁止提重物。高蛋白饮食促进伤口愈合,适量补充维生素C和锌。定期复查监测复发迹象,出现红肿热痛需及时就医。长期管理需控制慢性咳嗽、便秘等增加腹压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