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32次阅读
双耳鼓膜穿孔可通过保持耳道干燥、避免用力擤鼻、预防感染、药物治疗、鼓膜修补手术等方式处理。双耳鼓膜穿孔通常由外伤、感染、气压伤、异物损伤、慢性中耳炎等原因引起。
鼓膜穿孔后需避免耳道进水,洗澡时可使用防水耳塞或棉球涂抹凡士林后堵塞外耳道。游泳、潜水等水上活动应暂停,防止污水进入中耳引发感染。若耳道不慎进水,可将头部倾斜使水自然流出,切勿使用棉签深入掏挖。
擤鼻时需单侧交替进行,避免同时捏紧双侧鼻孔用力擤鼻。剧烈擤鼻会导致鼻咽部压力骤增,可能使病原体通过咽鼓管逆行感染中耳,或扩大原有穿孔。打喷嚏时应张口减压,减少对鼓膜的冲击力。
保持耳道清洁,但禁止自行冲洗或掏耳。出现耳痛、流脓等感染迹象时,可遵医嘱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盐酸洛美沙星滴耳液等抗生素滴耳剂。若伴发热等全身症状,可能需口服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药物。
对于感染引起的穿孔,需控制炎症后观察鼓膜自愈情况。急性期可联合使用桉柠蒎肠溶软胶囊促进分泌物排出,鼻喷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减轻咽鼓管水肿。慢性穿孔者可尝试鼓膜生长因子贴片促进修复。
经3-6个月观察未自愈的大穿孔,或反复流脓影响听力者,可考虑鼓室成形术。常见术式包括颞肌筋膜修补术、软骨加固术等,术后需避免剧烈运动、乘坐飞机等气压变化活动,定期复查听力恢复情况。
日常需避免噪音环境,防止强声波加重内耳损伤。饮食宜清淡,限制辛辣刺激食物,适当增加鸡蛋、牛奶等优质蛋白摄入促进组织修复。若出现眩晕、面瘫等异常症状应立即就医,警惕并发迷路瘘管或面神经损伤。恢复期间建议每1-2个月复查耳内镜,动态观察鼓膜愈合进度。
小孩扁桃体肥大打呼噜可通过调整睡姿、控制体重、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扁桃体肥大通常由反复感染、过敏反应、遗传因素、腺样体肥大等原因引起。
1、调整睡姿建议家长让孩子侧卧睡觉,减轻舌根后坠对气道的压迫。避免使用过高枕头,可适当抬高床头。
2、控制体重家长需帮助超重儿童控制饮食并增加运动,肥胖会加重气道狭窄。每日保证足够蔬菜水果摄入,限制高糖高脂食物。
3、药物治疗可能与细菌感染或过敏有关,表现为咽痛、鼻塞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孟鲁司特钠、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等药物。
4、手术治疗可能与腺样体肥大或严重气道阻塞有关,表现为睡眠呼吸暂停等症状。保守治疗无效时可考虑扁桃体切除术或腺样体切除术。
日常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湿润,避免接触二手烟等刺激物,若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呼吸暂停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