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肿瘤科 > 肿瘤综合科 > 乳腺癌

乳腺癌手术是全乳切除好还是保留好

| 1人回答 | 82次阅读

问题描述:
乳腺癌手术是全乳切除好还是保留好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王靖
王靖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主任医师
乳腺癌手术选择全乳切除还是保留乳房,需根据肿瘤大小、位置、分期及患者意愿综合评估。全乳切除可降低复发风险,但可能影响身体形象和心理健康;保留乳房手术结合放疗,可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保留乳房外观。全乳切除适用于肿瘤较大、多灶性病变或患者对复发风险极度担忧的情况;保留乳房手术则适用于肿瘤较小、单灶性病变且患者对乳房外观有较高要求的患者。手术选择应结合患者个体化需求,与医生充分沟通后决定。
1、全乳切除:全乳切除手术通过完全移除乳房组织,降低局部复发风险,尤其适用于肿瘤较大或多灶性病变的患者。术后可能需要进行乳房重建手术,以改善身体形象。全乳切除对心理影响较大,患者可能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需进行心理疏导。
2、保留乳房:保留乳房手术通过切除肿瘤及周围组织,保留乳房外观,通常结合放疗以降低复发风险。适用于肿瘤较小、单灶性病变的患者。保留乳房手术对患者心理影响较小,但需定期随访,监测复发情况。
3、肿瘤大小:肿瘤大小是决定手术方式的重要因素。肿瘤直径大于5厘米或多灶性病变通常建议全乳切除,而肿瘤直径小于5厘米且单灶性病变可考虑保留乳房手术。
4、患者意愿:患者对乳房外观的重视程度及对复发风险的接受度是手术选择的重要参考。医生应与患者充分沟通,了解其心理需求和生活质量期望,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
5、术后护理:无论选择全乳切除还是保留乳房手术,术后护理均需注意伤口清洁、避免感染,并定期复查。全乳切除患者可考虑佩戴义乳或进行乳房重建;保留乳房患者需坚持放疗和随访,监测复发情况。
乳腺癌手术选择需综合考虑肿瘤特征、患者意愿及术后生活质量。无论选择哪种手术方式,术后均需注意饮食均衡,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摄入,促进伤口愈合;适当进行上肢功能锻炼,预防淋巴水肿;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必要时寻求心理支持。定期复查和随访是确保治疗效果的关键。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情感障碍的表现有哪些

情感障碍的表现主要有情绪持续低落、兴趣减退、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少、躯体不适等。情感障碍可能由遗传因素、神经递质失衡、心理社会因素、脑结构异常、慢性疾病等因素引起,需通过心理评估、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等方式干预。

1、情绪持续低落

情感障碍患者常出现长时间的情绪低落,表现为悲伤、空虚或绝望感,可能持续数周以上。这种情绪与日常情绪波动不同,通常无明显外界诱因,且难以通过自我调节缓解。部分患者可能伴随自责或无价值感,严重时出现自杀念头。情绪低落可能与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分泌异常有关,需通过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等专业工具评估。临床常用盐酸氟西汀胶囊、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等药物调节神经递质平衡。

2、兴趣减退

患者对既往喜爱的活动明显丧失兴趣,甚至完全回避社交或娱乐行为,表现为精力下降和快感缺失。这种状态可能影响工作学习效率,导致社会功能受损。兴趣减退常与多巴胺系统功能紊乱相关,可能伴随注意力不集中或决策困难。心理治疗如行为激活疗法可帮助重建兴趣,药物方面可考虑盐酸帕罗西汀片等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3、思维迟缓

表现为思维联想速度减慢、反应迟钝,语言表达减少且内容贫乏,部分出现记忆力减退或执行功能障碍。患者常描述头脑像生锈的机器,思考时伴有明显疲劳感。这种情况与前额叶皮层代谢降低有关,认知行为治疗可改善思维模式,药物如米氮平片可能有助于缓解症状。严重时需排除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器质性疾病。

4、意志活动减少

患者行动力显著下降,可能出现回避社交、卧床时间延长、个人卫生忽视等行为改变。重度病例会出现木僵状态,完全丧失自主活动能力。这种表现与基底神经节功能异常相关,需结合运动疗法逐步恢复行为动机。临床可能使用安非他酮缓释片等去甲肾上腺素调节药物,同时需预防长期卧床导致的肌肉萎缩。

5、躯体不适

常见不明原因的头痛、胃肠功能紊乱、慢性疼痛或睡眠障碍等躯体症状,且医学检查多无明确器质性病变。这些症状可能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过度激活有关,表现为早醒、食欲改变或体重波动。治疗需兼顾躯体症状管理,如使用曲唑酮片改善睡眠,同时配合放松训练降低躯体化反应。

情感障碍患者需保持规律作息与均衡饮食,适当进行有氧运动促进内啡肽分泌。家属应提供情感支持但避免过度保护,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复诊。避免摄入酒精等中枢神经抑制剂,建立稳定的社会支持网络有助于康复。若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自伤倾向,须立即寻求精神科专业干预。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