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科 > 心胸外科

先天性心脏病跟后天性心脏病有什么区别?

| 1人回答 | 63次阅读

问题描述:
先天性心脏病跟后天性心脏病有什么区别?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倪新海
倪新海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主任医师

先天性心脏病与后天性心脏病的区别主要在于发病时间、病因及心脏结构改变。先天性心脏病是出生时即存在的心脏结构异常,后天性心脏病则是出生后因各种因素导致的心脏功能或结构损害。

1、发病时间

先天性心脏病在胎儿发育时期形成,出生时已存在心脏结构缺陷,可能与遗传因素、孕期感染或药物暴露有关。后天性心脏病在出生后逐渐发展,常见于中老年人,与长期不良生活习惯、慢性疾病或环境因素相关。

2、病因差异

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因多为胚胎发育异常,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等,部分与染色体异常相关。后天性心脏病主要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引发,或由心肌炎、心脏瓣膜退行性变等后天获得性疾病导致。

3、病理改变

先天性心脏病通常表现为心脏间隔缺损、血管连接异常或瓣膜发育不全等解剖结构问题。后天性心脏病以心肌缺血、心室肥厚、瓣膜钙化等功能性病变为主,如冠心病导致的心肌梗死或高血压引起的心室重构。

4、症状特点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可能出现发绀、喂养困难、发育迟缓等早期表现,部分患者成年后才出现心悸、气促。后天性心脏病症状多表现为胸痛、呼吸困难、下肢水肿,常伴随高血压、高血脂等基础疾病体征。

5、治疗方向

先天性心脏病需根据畸形类型选择手术修补或介入治疗,如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天性心脏病以控制原发病为主,如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片调节血脂、盐酸贝那普利片控制血压,严重者需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无论先天性或后天性心脏病,均需定期进行心脏超声、心电图等检查。保持低盐低脂饮食,避免剧烈运动及情绪激动,遵医嘱规范用药。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应关注生长发育指标,后天性心脏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压、血糖等危险因素,出现胸闷、晕厥等症状时及时就医。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漏斗胸要做什么运动

漏斗胸患者可进行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游泳、瑜伽)和胸廓伸展训练(如扩胸运动、呼吸操),但需避免负重训练和剧烈对抗性运动。漏斗胸是一种胸骨向内凹陷的胸廓畸形,运动选择应以改善呼吸功能、增强胸肌协调性为目标。

1、游泳

游泳是漏斗胸患者的理想运动,水的浮力可减轻脊柱压力,蛙泳的扩胸动作有助于拉伸胸廓肌肉。建议每周进行2-3次,每次不超过30分钟,水温需保持在26-28℃以避免寒冷刺激。注意避免蝶泳等需要爆发力的泳姿,防止胸肋关节过度牵拉。

2、瑜伽

瑜伽中的猫牛式、桥式等动作能温和伸展胸椎,改善胸廓活动度。练习时应配合腹式呼吸,吸气时充分扩张胸腔,呼气时缓慢收缩腹部。每周练习3-4次,单次时长控制在20-40分钟,避免倒立类高危体式。

3、扩胸运动

徒手扩胸训练可增强胸大肌和前锯肌力量,改善胸廓形态。具体动作包括靠墙天使练习(双臂沿墙面上下滑动)、弹力带水平外展等。每组重复10-15次,每日2-3组,训练时保持肩胛骨稳定下沉,避免耸肩代偿。

4、呼吸操

腹式呼吸联合肋间肌训练能提升肺活量,缓解漏斗胸导致的呼吸受限。可采用吹气球训练(每日5-8次)或缩唇呼吸法(吸气4秒、呼气6秒)。重度凹陷者需在康复治疗师指导下进行,避免过度屏气导致胸内压骤增。

5、普拉提

普拉提核心训练能改善胸腰段协调性,推荐进行卷腹抬起、侧卧画圈等动作。使用弹簧器械时阻力调节为轻中度,重点强化腹横肌和盆底肌群。每周2次,单次训练含3组核心序列,组间休息1分钟。

漏斗胸患者运动需遵循渐进原则,运动前后进行5-10分钟胸大肌静态拉伸。合并心悸或呼吸困难时应立即停止运动,中重度凹陷者建议先进行矫形器治疗或Nuss手术后再制定运动方案。日常保持坐姿端正,睡眠时避免俯卧位,青少年患者需定期监测胸廓发育情况。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