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57次阅读
溶血症的孩子出生后一般会进行排查,尤其是存在高危因素的新生儿。新生儿溶血症主要与母婴血型不合有关,常见于Rh阴性血型母亲或O型血母亲所生的婴儿。
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婴儿,医院通常在出生后24小时内进行溶血筛查。筛查项目包括血型检测、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血清胆红素测定等。这些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溶血症,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高危因素包括母亲既往有溶血儿生育史、产前检测发现母体抗体滴度升高、胎儿超声提示贫血等。部分医院对无高危因素的婴儿也会进行常规筛查,但具体执行可能因地区和政策差异有所不同。
极少数情况下,症状轻微的溶血症可能被漏诊。这类患儿通常在出院后出现黄疸加重、贫血等症状时才被发现。母亲血型为Rh阴性或O型时,即使产检未发现异常,也建议家长密切观察新生儿皮肤黄染程度、喂养情况及精神状态变化。
确诊溶血症的新生儿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采取光疗、输血或免疫球蛋白治疗。家长应遵医嘱配合治疗,并定期复查胆红素和血红蛋白水平。母乳喂养的婴儿可适当增加喂养频率,促进胆红素排泄。出院后需注意观察黄疸消退情况,发现异常及时返院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