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体检 > 检验科

风疹块止痒怎么引起的

| 1人回答 | 73次阅读

问题描述:
风疹块止痒怎么引起的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王晓彦
王晓彦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主任医师

风疹块一般是指荨麻疹,瘙痒可能由过敏反应、物理刺激、感染因素、自身免疫异常、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荨麻疹可通过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免疫调节剂、中药治疗、避免诱因等方式缓解。

1、过敏反应

接触花粉、尘螨、动物皮屑等过敏原可能诱发荨麻疹,表现为皮肤出现风团伴剧烈瘙痒。过敏反应导致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引起血管扩张和炎症反应。患者可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片、盐酸西替利嗪片、地氯雷他定干混悬剂等抗组胺药物抑制组胺作用。过敏体质者需通过皮肤点刺试验或血清IgE检测明确过敏原。

2、物理刺激

寒冷、日光、压力或摩擦等物理因素可能直接刺激皮肤诱发荨麻疹。机械性刺激导致局部组胺释放,出现条索状风疹块。冷接触性荨麻疹患者需避免突然接触冷水或冷空气,日光性荨麻疹应做好防晒。急性发作时可使用炉甘石洗剂外涂,或遵医嘱口服依巴斯汀片缓解症状。

3、感染因素

细菌或病毒感染可能通过激活补体系统诱发荨麻疹。链球菌性咽炎、幽门螺杆菌感染常与慢性荨麻疹相关,表现为反复发作的风疹块。针对感染源可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头孢克洛分散片等抗生素,配合荨麻疹对症治疗。EB病毒感染引起的需进行抗病毒治疗。

4、自身免疫异常

部分慢性荨麻疹患者存在自身抗体攻击肥大细胞的现象。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者更易出现顽固性风疹块,可能伴随甲功异常。免疫调节治疗可选用环孢素软胶囊、甲氨蝶呤片,需监测肝肾功能。自体血清皮肤试验有助于诊断自身免疫性荨麻疹。

5、遗传因素

遗传性血管性水肿等罕见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风疹块伴血管神经性水肿。C1酯酶抑制剂缺乏导致缓激肽过度生成,引发真皮深层水肿。急性发作需使用艾替班特注射液,长期预防可用达那唑胶囊。有家族史者应进行基因检测和遗传咨询。

荨麻疹患者需穿着宽松衣物避免摩擦刺激,洗澡水温不宜过高。记录饮食日记排查食物过敏原,如海鲜、坚果等常见致敏食物。保持居住环境清洁减少尘螨,室内湿度维持在50%左右。急性发作期可冷敷患处缓解瘙痒,避免搔抓导致皮肤破损感染。症状持续超过6周或伴有呼吸困难、腹痛等全身症状时需及时就医。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玻璃体混浊后脱离怎么治疗效果好

玻璃体混浊后脱离可通过玻璃体切除术、激光治疗、药物治疗、定期观察、调整生活习惯等方式改善。玻璃体混浊后脱离通常由年龄增长、高度近视、眼部外伤、炎症反应、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因素引起。

1、玻璃体切除术

玻璃体切除术适用于混浊严重或伴随视网膜脱离的患者。手术通过微创技术清除混浊的玻璃体,置换为平衡盐溶液或气体填充物。术后需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填充物移位。玻璃体切除术能有效改善飞蚊症症状,但存在感染、出血等风险。术前需完善眼底检查,评估视网膜状态。

2、激光治疗

激光治疗针对玻璃体混浊引起的闪光感或视网膜牵拉。YAG激光可分解玻璃体混浊物,减轻视觉干扰。治疗过程无切口,恢复较快,但对弥漫性混浊效果有限。激光治疗后可能出现短暂视物模糊,需避免揉眼。治疗前需排除视网膜裂孔等禁忌证。

3、药物治疗

轻度玻璃体混浊可遵医嘱使用卵磷脂络合碘片、和血明目片、普罗碘铵注射液等药物。卵磷脂络合碘片促进混浊吸收,和血明目片改善微循环,普罗碘铵注射液用于炎症性混浊。药物治疗需结合眼底监测,避免延误手术时机。药物可能引起胃肠道不适,需餐后服用。

4、定期观察

生理性玻璃体混浊后脱离若无视力下降可暂不处理。每3-6个月复查眼底OCT和B超,监测视网膜状态。观察期间出现闪光增多、视野缺损需立即就诊。避免突然转头或剧烈运动,减少玻璃体牵拉。观察期间可佩戴防蓝光眼镜缓解视疲劳。

5、调整生活习惯

控制血糖血压可延缓糖尿病性玻璃体混浊进展。每日补充深色蔬菜和柑橘类水果,摄入叶黄素保护视网膜。避免长时间用眼,每20分钟远眺20秒。戒烟可减少氧化损伤,游泳时佩戴护目镜预防感染。高度近视者避免蹦极等剧烈活动。

玻璃体混浊后脱离患者应避免突然低头或剧烈运动,防止玻璃体牵拉导致视网膜裂孔。饮食宜清淡,多食蓝莓、胡萝卜等富含抗氧化物质的食物,限制高糖高脂饮食。保持规律作息,用眼时光线需柔和均匀。若出现飞蚊突然增多、视野缺损或闪光感加剧,应立即就诊排查视网膜病变。定期进行眼底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并发症。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