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35次阅读
肿瘤六项检查主要用于筛查常见肿瘤标志物,包括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25、糖类抗原153、糖类抗原199、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等指标,作用涵盖早期筛查、辅助诊断、疗效监测、预后评估四个方面。
1、早期筛查通过检测血液中肿瘤标志物水平,发现无症状阶段的潜在肿瘤风险,如甲胎蛋白对肝癌筛查具有较高特异性。
2、辅助诊断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帮助鉴别肿瘤性质,如癌胚抗原显著升高可能提示消化道肿瘤存在。
3、疗效监测动态观察标志物水平变化,评估手术或药物治疗效果,如糖类抗原125数值下降通常反映卵巢癌治疗有效。
4、预后评估治疗后标志物持续异常可能预示复发风险,如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二次升高需警惕前列腺癌复发。
检查前三天应避免高脂饮食和剧烈运动,采血需空腹8小时以上,单项指标异常需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判断,不建议作为独立诊断依据。
肝癌早期筛查方法主要有血液甲胎蛋白检测、肝脏超声检查、CT或MRI影像学检查、肝穿刺活检。高危人群建议每6个月进行一次系统筛查。
1、血液检测甲胎蛋白是肝癌特异性肿瘤标志物,配合异常凝血酶原检测可提高早期检出率,需空腹采血检查。
2、超声检查无创性肝脏超声能发现直径超过1厘米的肝内占位,对肝硬化结节恶变监测具有重要价值。
3、影像检查增强CT或MRI可清晰显示肿瘤血供特征,对微小肝癌的定位诊断准确率超过90%。
4、病理活检超声引导下肝穿刺获取组织标本,通过病理学检查可确诊肝癌类型及分化程度。
长期饮酒者、乙肝病毒携带者等高风险人群应建立定期筛查档案,出现不明原因消瘦、肝区疼痛等症状须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