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1次阅读
化疗和放疗对人体的伤害程度因人而异,主要与治疗剂量、个体耐受性、肿瘤类型等因素有关。常见伤害包括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皮肤损伤、免疫功能下降等。
1、骨髓抑制:化疗和放疗可能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导致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减少,表现为感染、贫血、出血倾向。可通过升白针、输血等医疗干预缓解。
2、消化道反应:治疗可能损伤消化道黏膜,引发恶心呕吐、腹泻、食欲减退等症状。建议少食多餐,选择易消化食物,必要时使用止吐药调节。
3、皮肤损伤:放疗区域可能出现皮肤干燥、红斑、脱屑甚至溃疡。需保持皮肤清洁湿润,避免摩擦刺激,严重时需专业伤口护理。
4、免疫功能下降:治疗会暂时性削弱免疫系统,增加感染风险。应避免人群密集场所,注意个人卫生,定期监测血常规指标。
治疗期间需加强营养支持,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避免生冷食物,定期复查评估身体恢复情况。
新辅助化疗后病灶消失属于明显好转迹象,提示肿瘤对治疗敏感,可能提高手术成功率和生存获益。
1、疗效评估病灶完全消失(病理完全缓解)是化疗敏感性的重要指标,此类患者预后通常优于病灶残留者。
2、手术时机达到影像学完全缓解后需评估手术可行性,部分患者仍需接受根治性手术以清除潜在微转移灶。
3、后续监测即使病灶消失也需定期复查肿瘤标志物和影像学检查,警惕假阴性或局部复发可能。
4、个体差异疗效持续性因肿瘤类型和分子特征而异,三阴性乳腺癌患者获得病理完全缓解后生存改善更显著。
建议结合病理学评估和分子检测综合判断预后,维持规范随访并坚持完成后续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