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8次阅读
小儿慢性肠炎通常需要引起重视,但具体严重程度需结合病情判断。慢性肠炎可能由感染、免疫异常、饮食不当等因素引起,主要表现为反复腹痛、腹泻、体重增长缓慢等症状。
多数患儿通过规范治疗可有效控制症状。早期干预以调整饮食为主,避免辛辣刺激或高糖高脂食物,选择易消化的米粥、面条等。母乳喂养婴儿建议母亲同步调整膳食结构。症状较轻时可通过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配合益生菌制剂调节肠道菌群。临床常用药物包括蒙脱石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若出现持续发热、血便、严重脱水等表现,可能存在细菌感染或并发症,需及时就医。部分患儿可能发展为营养不良或生长发育迟缓,需进行营养评估和干预。极少数免疫相关肠炎可能需长期使用免疫调节剂,这种情况需定期复查肠镜监测黏膜修复情况。
家长应记录患儿每日排便次数、性状及伴随症状,避免自行使用止泻药。注意餐具消毒与手卫生,气候变化时做好腹部保暖。建议每3-6个月监测身高体重曲线,出现进食量骤减或持续哭闹应及时就诊。慢性肠炎患儿可正常接种疫苗,但急性发作期应暂缓。
小孩长期便秘可通过饮食调整、排便训练、腹部按摩、药物辅助等方式调理。长期便秘通常由膳食纤维不足、饮水过少、排便习惯不良、胃肠功能紊乱等原因引起。
1、饮食调整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西蓝花、燕麦、梨,促进肠道蠕动。家长需注意避免孩子过量食用精加工食品。
2、排便训练家长需帮助孩子建立固定排便时间,选择餐后30分钟内坐便盆,每次5-10分钟。可采用奖励机制强化排便行为。
3、腹部按摩家长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按摩孩子腹部,每日2-3次,每次5分钟。按摩力度需轻柔,配合膝胸位效果更佳。
4、药物辅助顽固性便秘可遵医嘱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聚乙二醇4000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等药物。避免自行使用刺激性泻药。
保证每日充足饮水,适当增加跑跳类运动,若调理2周未改善或伴随腹痛便血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