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37次阅读
长在肉里的小疙瘩不痛不痒可能是皮脂腺囊肿、脂肪瘤、表皮囊肿、纤维瘤或软纤维瘤等皮肤良性病变的表现。这类肿物通常生长缓慢、质地柔软、边界清晰,多数无需特殊处理,但需注意观察变化。
皮脂腺囊肿因毛囊皮脂腺导管阻塞形成,好发于头面部及躯干。囊内充满豆渣样皮脂分泌物,表面可见黑色开口,继发感染时可出现红肿疼痛。治疗可选择手术完整切除囊肿壁,合并感染时需先使用莫匹罗星软膏或夫西地酸乳膏控制炎症。
脂肪瘤由成熟脂肪细胞构成,触诊呈分叶状、活动度好,多发于四肢和躯干皮下。直径超过5厘米或压迫神经时可考虑手术切除,小而无症状者定期随访即可。需与脂肪肉瘤鉴别,后者生长迅速且质地较硬。
表皮囊肿系真皮内角质堆积形成,常见于面部和躯干,囊壁为复层鳞状上皮。囊肿破裂可能引发异物反应,表现为突然增大伴压痛。治疗采用手术完整剥除,合并感染时可口服头孢克洛分散片或阿奇霉素片。
纤维瘤源于结缔组织增生,质地韧硬、边界清楚,好发于四肢末端。特殊类型的神经纤维瘤可能伴随牛奶咖啡斑,需排查神经纤维瘤病。无症状者无须治疗,影响美观或功能障碍时可行激光或手术切除。
软纤维瘤又称皮赘,多发生于颈部、腋窝等皮肤皱褶处,呈丝状或袋状突起。可能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糖尿病患者更易多发。可通过电灼、冷冻或手术去除,预防需控制体重及血糖水平。
日常应注意避免反复摩擦刺激肿物,保持皮肤清洁干燥。若发现肿物短期内增大、颜色改变、破溃出血或伴随疼痛瘙痒,应及时就医排查恶变可能。洗澡时避免用力搓揉患处,穿着宽松衣物减少局部压迫,定期进行皮肤自检并记录肿物变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