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36次阅读
肾移植手术存在一定生命风险,但现代医学技术已将围手术期死亡率控制在较低水平。主要风险包括急性排斥反应、感染性并发症、心血管事件、手术技术相关出血及免疫抑制剂毒性反应。
1、排斥反应:
移植肾超急性排斥可在术后即刻发生,由预存抗体引发血管内皮损伤,临床表现为无尿、移植肾区剧痛。急性排斥多发生于术后1-3个月,典型症状包括肌酐升高、发热及移植肾肿大。通过术前交叉配型、术后规律监测他克莫司血药浓度可显著降低发生率。
2、感染风险:
术后3-6个月为感染高发期,巨细胞病毒肺炎和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最常见。免疫抑制状态可能诱发潜伏结核复发或新型隐球菌脑膜炎。预防性使用缬更昔洛韦和复方磺胺甲噁唑可降低80%机会性感染概率。
3、心血管事件:
终末期肾病患者多合并冠状动脉钙化,术中血流动力学波动可能诱发心肌梗死。术后糖皮质激素使用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约15%患者5年内出现严重心血管并发症。术前冠脉CTA筛查和术后血压严格控制至关重要。
4、手术并发症:
血管吻合口出血发生率为3-5%,需紧急二次手术止血。输尿管膀胱吻合口瘘可能导致尿性腹膜炎,表现为腹胀和肌酐异常升高。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能将这些机械性并发症控制在2%以下。
5、药物毒性: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可能造成神经毒性震颤和糖尿病新发,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抑制剂可引发蛋白尿和间质性肺炎。药物基因组学检测有助于个体化调整方案,将血药浓度维持在治疗窗内。
术后需终身保持低盐优质蛋白饮食,每日蛋白质摄入量控制在0.6-0.8g/kg。建议采用地中海饮食模式,限制高钾水果摄入。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避免对抗性运动造成移植肾外伤。严格防晒预防皮肤癌,按时接种灭活疫苗。每3个月监测BK病毒载量,每年进行肿瘤标志物筛查。保持移植肾区皮肤清洁,发现体温超过38℃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