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消化内科

急性胃扩张的症状与治疗

| 1人回答 | 73次阅读

问题描述:
急性胃扩张的症状与治疗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陈国栋
陈国栋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

急性胃扩张主要表现为上腹胀痛、频繁呕吐、脱水等症状,可通过胃肠减压、补液治疗、药物控制等方式干预。该病通常由暴饮暴食、胃肠梗阻、术后并发症等因素引起。

1、上腹胀痛

急性胃扩张早期以持续性上腹胀痛为典型表现,触诊可见腹部膨隆伴肌紧张。疼痛多因胃壁过度牵拉及缺血导致,严重时可放射至背部。需立即禁食并采取胃肠减压,遵医嘱使用山莨菪碱注射液解除平滑肌痉挛,或铝碳酸镁咀嚼片保护胃黏膜。若合并感染可联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抗炎。

2、频繁呕吐

患者会出现喷射性呕吐,初期为胃内容物,后期可能含胆汁或粪样物。反复呕吐可导致电解质紊乱,需静脉补充氯化钠注射液和葡萄糖注射液纠正失衡。呕吐严重者可肌注甲氧氯普胺注射液止吐,同时需警惕误吸风险,保持侧卧位。

3、脱水体征

大量体液丢失会引起皮肤弹性差、眼窝凹陷、尿量减少等脱水表现。治疗需建立双静脉通道快速补液,监测中心静脉压调整输注速度。可联合使用口服补液盐散预防低血容量性休克,必要时输注人血白蛋白维持胶体渗透压。

4、呼吸困难

胃部过度扩张会压迫膈肌影响呼吸功能,表现为呼吸急促、血氧饱和度下降。需紧急留置胃管引流减压,高流量吸氧改善通气。对于合并呼吸窘迫者,可静脉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减轻水肿,严重时需气管插管辅助呼吸。

5、休克前兆

未及时干预可能进展为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此时需快速扩容并使用盐酸多巴胺注射液维持循环,持续心电监护。若保守治疗无效且存在胃壁坏死,需行胃造瘘术或部分胃切除术。

急性胃扩张患者康复期应遵循少量多餐原则,选择米汤、藕粉等流质饮食逐步过渡。每日记录出入量,避免食用豆类、碳酸饮料等产气食物。恢复后需定期复查胃功能,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术后患者应穿戴腹带减少腹腔压力。出现反复嗳气或早饱感应及时复诊排除幽门梗阻。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新生儿肚子胀气怎么快速排气

新生儿肚子胀气可通过调整喂养方式、按摩腹部、改变体位、使用药物等方式缓解。新生儿胀气通常由喂养不当、肠道发育不完善、吞入过多空气等原因引起。 1、喂养方式:母乳喂养时,确保宝宝正确含乳,避免吸入过多空气;配方奶喂养时,选择防胀气奶瓶,喂奶时保持奶瓶倾斜,避免气泡进入。喂奶后轻拍宝宝背部,帮助打嗝排气。 2、腹部按摩:将宝宝平躺,用温暖的手掌顺时针轻轻按摩腹部,每次持续5-10分钟。按摩可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气体排出。注意力度轻柔,避免引起不适。 3、改变体位:将宝宝俯卧在家长腿上,轻轻拍打背部,或让宝宝侧卧,促进气体排出。俯卧位有助于减轻腹部压力,促进排气。 4、药物干预:在医生指导下,可使用西甲硅油滴剂,每次0.3ml,每日3次,帮助分解肠道内气泡;或使用益生菌制剂,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每次0.5g,每日2次,调节肠道菌群。 5、预防措施:避免过度喂养,控制每次喂奶量;喂奶后保持宝宝直立姿势15-20分钟,减少气体滞留;定期检查奶嘴是否合适,避免流速过快或过慢。 新生儿肚子胀气是常见现象,家长可通过调整喂养方式、腹部按摩、改变体位等方法帮助排气。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日常护理中,注意观察宝宝排便情况,保持室内温度适宜,避免宝宝着凉。适当增加宝宝的活动量,如轻轻摆动双腿,促进肠道蠕动。饮食上,母乳喂养的母亲应避免食用易产气的食物,如豆类、洋葱等。配方奶喂养时,选择适合宝宝体质的奶粉,避免频繁更换品牌。通过这些综合措施,可有效缓解新生儿肚子胀气问题。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