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6次阅读
经期肚子痛可能由原发性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盆腔炎性疾病、子宫肌瘤等原因引起,可通过热敷、药物止痛、激素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痛经通常表现为下腹坠胀、腰酸、恶心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影响日常生活。
1、原发性痛经
原发性痛经与前列腺素分泌过多有关,常见于初潮后1-2年的青少年女性。疼痛多出现在月经第1-2天,表现为下腹部痉挛性疼痛,可能伴随头痛、乏力。可通过热敷缓解症状,或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萘普生钠胶囊等药物抑制前列腺素合成。
2、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子宫内膜组织生长在子宫外的疾病,可能与经血逆流、免疫异常有关。典型症状为进行性加重的痛经,疼痛可放射至腰骶部,常伴随性交痛、排便痛。超声检查可见卵巢巧克力囊肿,确诊需腹腔镜检查。治疗可选择炔诺酮片、地诺孕素片等药物,或腹腔镜手术切除病灶。
3、子宫腺肌症
子宫腺肌症是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层引起的疾病,多见于30-50岁经产妇。患者会出现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及逐渐加重的痛经,妇科检查可触及均匀增大的子宫。磁共振成像有助于诊断,轻症可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重症需行子宫切除术。
4、盆腔炎性疾病
盆腔炎性疾病多由淋病奈瑟菌、衣原体等病原体上行感染导致,急性期表现为下腹持续性疼痛伴发热,慢性期则出现经期加重的隐痛。查体可见宫颈举痛、附件区压痛,实验室检查显示白细胞升高。需遵医嘱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多西环素片、甲硝唑片联合治疗。
5、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是子宫平滑肌组织增生形成的良性肿瘤,黏膜下肌瘤可能引起经期腹痛及月经过多。超声检查可明确肌瘤位置与大小,无症状者无须治疗,症状明显者可选用米非司酮片缩小肌瘤,或行子宫肌瘤剔除术。
经期应注意腹部保暖,避免剧烈运动和生冷饮食,保证充足休息。可饮用姜茶或热牛奶缓解不适,每日用热水袋热敷下腹15-20分钟。若疼痛持续加重或伴随异常出血、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排查器质性疾病。长期痛经者建议记录疼痛程度与持续时间,为医生诊断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