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科 > 神经外科 > 颅脑损伤

什么是颅脑损伤

| 1人回答 | 56次阅读

问题描述:
什么是颅脑损伤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彭玉平
彭玉平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主任医师

颅脑损伤是指外力作用于头部导致的脑组织、颅骨或脑膜结构破坏,主要包括脑震荡、脑挫裂伤、颅内血肿等类型。

1、脑震荡

脑震荡是最轻型的颅脑损伤,由头部受外力冲击引起短暂性脑功能障碍。典型表现为伤后立即出现意识丧失数秒至数分钟,清醒后可能伴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或短暂记忆缺失。神经系统检查通常无阳性体征,影像学检查也无明显异常。治疗以卧床休息为主,避免剧烈活动和用脑过度,多数患者在1-2周内症状可自行缓解。

2、脑挫裂伤

脑挫裂伤是脑组织实质性损伤,常见于额叶和颞叶。损伤局部可见脑组织出血、水肿和坏死,临床表现与损伤部位相关,可能出现持续头痛、呕吐、肢体瘫痪或言语障碍。CT检查可见脑组织内高密度出血灶和低密度水肿带。治疗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控制颅内压,严重者需手术清除坏死脑组织。

3、硬膜外血肿

硬膜外血肿多由颅骨骨折损伤脑膜中动脉所致,血液积聚于颅骨与硬脑膜之间。典型表现为伤后短暂昏迷后清醒,随后再度昏迷。CT显示颅骨内板下梭形高密度影。这种血肿发展迅速,需紧急手术清除血肿并止血,延迟治疗可能导致脑疝而危及生命。

4、硬膜下血肿

硬膜下血肿发生在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常见于桥静脉撕裂。急性型伤后数小时内出现意识障碍,慢性型症状可能隐匿数周。CT可见新月形高密度影。根据血肿量和症状严重程度,可选择保守观察或手术清除。老年人和长期服用抗凝药物者风险较高。

5、脑内血肿

脑内血肿指脑实质内出血形成的血肿,常见于严重外伤后。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意识障碍和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CT显示脑内团块状高密度影,周围伴有水肿带。治疗需根据血肿大小和位置决定,大量血肿或位于重要功能区时需手术清除,同时需控制脑水肿和预防并发症。

颅脑损伤后应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头部剧烈活动,密切观察意识状态变化。恢复期需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用脑,逐步恢复日常活动。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定期复查头部影像学,如有头痛加重、频繁呕吐或意识改变需立即就医。康复阶段可进行针对性认知训练和肢体功能锻炼,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颅脑损伤后遗症怎么治

颅脑损伤后遗症可通过康复训练、药物治疗、心理干预、手术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治疗。颅脑损伤后遗症通常由脑组织损伤、神经功能障碍、心理创伤等原因引起。 1、康复训练:针对运动功能障碍,可采用物理治疗和作业治疗。物理治疗包括平衡训练、步态训练等,作业治疗则通过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帮助恢复手部功能。康复训练需长期坚持,逐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2、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用于缓解症状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常用药物包括脑神经营养药物如甲钴胺片500μg,每日3次、改善脑循环药物如尼莫地平片30mg,每日3次、以及抗抑郁药物如舍曲林片50mg,每日1次。用药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3、心理干预:颅脑损伤后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心理干预包括认知行为疗法、支持性心理治疗等,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增强康复信心。心理干预需由专业心理医生进行,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 4、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颅脑损伤后遗症,如脑积水、颅骨缺损等,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常见手术方式包括脑室腹腔分流术、颅骨修补术等。手术治疗需在神经外科医生评估后进行,术后需密切观察恢复情况。 5、生活方式调整:患者需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度运动等。饮食上建议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如鱼类、蛋类、新鲜蔬菜水果。运动方面可选择散步、瑜伽等低强度活动,逐步提高身体机能。 颅脑损伤后遗症的康复是一个长期过程,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综合治疗。饮食上建议多摄入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亚麻籽油,有助于促进神经修复。运动方面,可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游泳、骑自行车,帮助改善心肺功能和肌肉力量。心理护理同样重要,家属应给予患者充分的支持和鼓励,帮助其建立积极的心态,逐步恢复日常生活能力。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