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外科 > 神经外科 > 颅脑损伤

颅脑损伤昏迷病人的膳食

| 1人回答 | 72次阅读

问题描述:
颅脑损伤昏迷病人的膳食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马烈
马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 主任医师
颅脑损伤昏迷病人的膳食需注重营养均衡、易消化吸收,以促进身体恢复。可通过鼻饲或胃管提供流质或半流质食物,确保热量、蛋白质、维生素及矿物质的充足摄入。
1、热量补充:昏迷病人基础代谢率较高,需提供足够热量。每日热量需求约为25-30千卡/公斤体重,可通过高能量密度配方食品如全营养配方粉或专用营养液补充。避免高糖饮食,以防血糖波动。
2、蛋白质摄入:蛋白质是组织修复的重要物质,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建议为1.2-1.5克/公斤体重。选择优质蛋白来源如乳清蛋白、大豆蛋白或氨基酸配方,有助于促进伤口愈合和免疫功能恢复。
3、维生素与矿物质:维生素B族、维生素C、锌、硒等对神经系统修复和免疫功能至关重要。可通过复合维生素制剂或富含这些营养素的食物如绿叶蔬菜、坚果、鱼类等补充,但需注意食物形态以适应鼻饲或胃管喂养。
4、水分与电解质:昏迷病人易出现脱水或电解质紊乱,需根据病情调整水分和电解质摄入。每日水分摄入量约为30-35毫升/公斤体重,可通过静脉输液或鼻饲补充。监测血钠、血钾水平,必要时补充电解质溶液。
5、膳食纤维与益生菌:适量膳食纤维有助于维持肠道功能,预防便秘。可选择低渣配方食品或添加可溶性膳食纤维如菊粉、果胶。益生菌制剂如乳酸菌、双歧杆菌可改善肠道菌群平衡,促进消化吸收。
颅脑损伤昏迷病人的膳食管理需根据个体情况制定,建议在医生或营养师指导下进行。定期评估营养状况,调整膳食方案,确保营养供给与身体需求相匹配。同时,注意观察病人对食物的耐受性,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胃肠道不适或并发症。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颅脑损伤后遗症怎么治

颅脑损伤后遗症可通过康复训练、药物治疗、心理干预、手术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治疗。颅脑损伤后遗症通常由脑组织损伤、神经功能障碍、心理创伤等原因引起。 1、康复训练:针对运动功能障碍,可采用物理治疗和作业治疗。物理治疗包括平衡训练、步态训练等,作业治疗则通过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帮助恢复手部功能。康复训练需长期坚持,逐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2、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用于缓解症状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常用药物包括脑神经营养药物如甲钴胺片500μg,每日3次、改善脑循环药物如尼莫地平片30mg,每日3次、以及抗抑郁药物如舍曲林片50mg,每日1次。用药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3、心理干预:颅脑损伤后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心理干预包括认知行为疗法、支持性心理治疗等,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增强康复信心。心理干预需由专业心理医生进行,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 4、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颅脑损伤后遗症,如脑积水、颅骨缺损等,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常见手术方式包括脑室腹腔分流术、颅骨修补术等。手术治疗需在神经外科医生评估后进行,术后需密切观察恢复情况。 5、生活方式调整:患者需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度运动等。饮食上建议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如鱼类、蛋类、新鲜蔬菜水果。运动方面可选择散步、瑜伽等低强度活动,逐步提高身体机能。 颅脑损伤后遗症的康复是一个长期过程,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综合治疗。饮食上建议多摄入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亚麻籽油,有助于促进神经修复。运动方面,可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游泳、骑自行车,帮助改善心肺功能和肌肉力量。心理护理同样重要,家属应给予患者充分的支持和鼓励,帮助其建立积极的心态,逐步恢复日常生活能力。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