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5次阅读
肝癌的形成原因主要有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黄曲霉毒素暴露、长期酗酒等因素。
1、病毒性肝炎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主要诱因,病毒持续损伤肝细胞导致癌变,需定期监测病毒载量并接受抗病毒治疗,常用药物包括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索磷布韦维帕他韦。
2、肝硬化各种原因导致的肝纤维化进展为肝硬化后,肝细胞再生异常可能引发癌变,需控制原发病并定期超声筛查,肝硬化患者可服用熊去氧胆酸、普萘洛尔预防并发症。
3、黄曲霉毒素摄入霉变粮食中的黄曲霉毒素会直接损伤肝细胞DNA,日常需避免食用霉变花生玉米,高危人群应增加维生素E和硒元素摄入。
4、长期酗酒酒精代谢产物乙醛具有肝毒性,持续饮酒会导致酒精性肝病进展为肝癌,戒酒是关键治疗措施,可配合使用美他多辛辅助戒断。
保持规律作息与均衡饮食,避免高脂饮食及腌制食品,肝炎患者每6个月进行甲胎蛋白和肝脏超声检查。
胃癌早期症状主要有上腹隐痛、食欲减退、饭后饱胀感、体重下降。这些症状易与普通胃肠不适混淆,需结合胃镜检查明确诊断。
1、上腹隐痛剑突下持续钝痛或灼烧感,进食后可能加重,与胃黏膜受刺激或浅表溃疡有关,早期疼痛多呈间歇性。
2、食欲减退对食物兴趣明显降低,尤其厌恶油腻肉类,可能伴随早饱感,与胃蠕动功能异常及消化酶分泌减少相关。
3、饭后饱胀少量进食即产生持续胀满感,常见于胃窦部肿瘤导致胃排空延迟,部分患者会伴发嗳气或恶心。
4、体重下降半年内无诱因体重减轻超过5%,与营养吸收障碍及肿瘤消耗有关,晚期可能伴随贫血或乏力。
建议40岁以上人群定期进行胃蛋白酶原检测,长期幽门螺杆菌感染者需完善胃镜筛查,日常出现持续消化不良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