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科 > 消化内科 > 腹泻

吃奶粉腹泻是什么原因?

| 1人回答 | 68次阅读

问题描述:
吃奶粉腹泻是什么原因?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陈国栋
陈国栋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

吃奶粉腹泻可能由乳糖不耐受、牛奶蛋白过敏、冲调比例不当、奶粉污染或肠道菌群失衡引起。

1、乳糖不耐受:

婴幼儿肠道内乳糖酶分泌不足时,无法完全分解奶粉中的乳糖,未消化的乳糖在肠道内发酵产气,刺激肠蠕动加快,表现为腹胀、肠鸣和稀水样便。原发性乳糖不耐受常见于早产儿,继发性多伴随轮状病毒感染或肠炎。可尝试低乳糖配方奶粉或补充乳糖酶制剂。

2、牛奶蛋白过敏:

免疫系统将奶粉中的酪蛋白或乳清蛋白误判为有害物质,引发IgE介导的过敏反应,除腹泻外常伴随湿疹、呕吐或血便。深度水解蛋白奶粉或氨基酸配方奶粉可避免过敏原刺激,过敏症状多在更换奶粉后2-4周缓解。

3、冲调比例不当:

奶粉浓度过高会增加肠道渗透压,导致水分反向渗入肠腔形成渗透性腹泻;浓度过低则营养不足影响发育。应按包装标注的水温(通常40-50℃)和比例(如30ml水配1平勺)调配,避免使用矿泉水或反复加热。

4、奶粉污染:

开封后保存不当(潮湿环境或超过4周)、冲调器具未消毒、奶嘴清洁不到位等因素可能导致阪崎肠杆菌或沙门氏菌污染。表现为突发性绿色黏液便伴发热,需立即停用并就医。建议每次现冲现喂,剩余奶液超过1小时应丢弃。

5、肠道菌群失衡:

长期使用抗生素、剖宫产分娩或喂养环境过度清洁会减少婴儿肠道中的双歧杆菌等有益菌,致病菌过度繁殖引发腹泻。可补充鼠李糖乳杆菌GG株等临床验证的益生菌,同时增加母乳喂养频次促进菌群定植。

对于奶粉喂养的婴幼儿,建议记录每日排便次数、性状及伴随症状。腹泻期间注意臀部护理,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并涂抹氧化锌软膏。可暂时改用无乳糖奶粉观察效果,若出现持续血便、脱水(尿量减少、囟门凹陷)或体重下降需及时儿科就诊。哺乳期母亲应避免摄入过量乳制品或已知过敏食物,通过饮食日记排查可疑致敏原。冲调奶粉前需用肥皂水洗手并煮沸消毒奶瓶,配制后2小时内饮用完毕。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腹泻患者的饮食原则是什么

腹泻患者的饮食原则包括选择易消化、低纤维、低脂肪的食物,避免刺激性食物,少量多餐,保持水分摄入。 1、易消化食物:腹泻期间,胃肠功能较弱,应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如白米粥、蒸蛋、煮熟的胡萝卜。这些食物不会加重胃肠负担,有助于恢复肠道功能。避免食用高纤维食物,如全麦面包、坚果,以免刺激肠道蠕动。 2、低脂肪饮食:高脂肪食物难以消化,可能加重腹泻症状。建议选择低脂肪食物,如去皮鸡肉、清蒸鱼、豆腐。避免油炸食品、奶油、肥肉等高脂肪食物,以减少胃肠负担。 3、避免刺激性食物:辛辣、过冷、过热的食物会刺激胃肠道,加重腹泻。避免食用辣椒、胡椒、咖啡、酒精等刺激性食物。选择温和的食物,如温热的汤类、煮熟的蔬菜,有助于缓解肠道不适。 4、少量多餐:腹泻期间,胃肠功能较弱,建议采用少量多餐的方式,每次进食量不宜过多。可以将一日三餐分为五到六餐,每餐摄入少量食物,减轻胃肠负担,促进消化吸收。 5、保持水分摄入:腹泻会导致大量水分和电解质流失,容易引起脱水。应多喝水,补充流失的水分和电解质。可以饮用淡盐水、米汤、椰子水等,避免饮用含糖饮料,以免加重腹泻。 腹泻患者应注重饮食调理,选择易消化、低脂肪、低纤维的食物,避免刺激性食物,少量多餐,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适当增加富含益生菌的食物,如酸奶,有助于恢复肠道菌群平衡。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进行专业治疗。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