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82次阅读
电锅熬中药的正确方法主要包括器具选择、水量控制、煎煮时间和特殊处理四个步骤。
1、器具选择使用带盖的陶瓷或玻璃电锅,避免金属器具与中药发生化学反应。煎药前需彻底清洁器具,防止残留物影响药效。
2、水量控制首次煎煮加水量应浸没药材2-3厘米,二煎时水量减少三分之一。解表类药物宜少加水,滋补类药物可适当增加水量。
3、煎煮时间一般药物煮沸后转小火煎30分钟,解表类煎15-20分钟,滋补类需40-60分钟。特殊药材如附子需先煎1小时以上。
4、特殊处理需要包煎的药材用纱布包裹,后下药在最后5-10分钟放入,烊化药待药液滤出后趁热溶化。每剂中药通常煎煮2-3次,混合药液分次服用。
煎药过程中避免频繁开盖,药液沸腾后及时调小火力,煎煮完成后立即滤出药液。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进行中药煎煮,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痰湿瘀阻可遵医嘱使用二陈丸、平胃散、血府逐瘀胶囊、桂枝茯苓丸等经典中成药。痰湿瘀阻多与脾胃运化失调、气血运行不畅有关,需结合具体证型辨证用药。
1、二陈丸适用于痰湿阻滞证,由半夏、陈皮等组成,能燥湿化痰。常见脘腹胀满、咳嗽痰多症状,可能与饮食不节、脾虚湿盛有关。
2、平胃散针对湿浊中阻证,含苍术、厚朴等成分,可健脾祛湿。多表现为舌苔厚腻、食欲不振,常因过食生冷或外感湿邪导致。
3、血府逐瘀胶囊用于痰瘀互结证,含桃仁、红花等活血药,能化瘀通络。伴随刺痛固定、面色晦暗等症状,多与气滞血瘀相关。
4、桂枝茯苓丸主治瘀阻胞宫证,含桂枝、茯苓等,具温经化瘀之效。常见月经不调、腹痛拒按,多因寒凝血瘀所致。
痰湿瘀阻患者应避免油腻生冷食物,适当运动促进气血运行,用药期间需定期复诊调整方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