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肿瘤科 > 肿瘤综合科 > 肠癌

肠癌死前4个预兆

| 1人回答 | 63次阅读

问题描述:
肠癌死前4个预兆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周玮琰
周玮琰 山东省立医院 副主任医师
肠癌晚期患者死前可能出现四个预兆:剧烈疼痛、严重消瘦、肠梗阻和全身衰竭。这些症状提示病情恶化,需及时就医并采取相应措施。
1、剧烈疼痛。肠癌晚期肿瘤可能侵犯周围组织或神经,导致持续性或阵发性疼痛,常见于腹部、腰背部或盆腔。疼痛管理包括药物治疗,如阿片类药物吗啡、芬太尼、非甾体抗炎药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和辅助药物抗抑郁药、抗癫痫药。必要时可考虑神经阻滞或放疗缓解疼痛。
2、严重消瘦。肠癌患者常因肿瘤消耗、食欲下降或消化吸收障碍导致体重急剧下降,甚至出现恶病质。营养支持是关键,可通过高蛋白、高热量饮食如鸡蛋、牛奶、坚果或肠内营养补充剂如全营养粉、蛋白粉改善营养状况。严重时需静脉营养支持。
3、肠梗阻。肿瘤生长可能阻塞肠道,导致腹痛、呕吐、便秘或无法排气。治疗包括禁食、胃肠减压和静脉补液。药物治疗可使用促胃肠动力药如多潘立酮或泻药如乳果糖。必要时需手术解除梗阻或造瘘引流。
4、全身衰竭。肠癌晚期患者可能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表现为极度虚弱、呼吸困难、意识模糊等。此时需加强护理,保持舒适体位,提供氧气支持。心理疏导和家属陪伴对患者至关重要。
肠癌晚期症状提示病情危重,需在医生指导下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包括疼痛管理、营养支持、对症治疗和心理关怀。患者和家属应积极配合医疗团队,尽可能提高生活质量,减轻痛苦。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什么人容易得肠癌

肠癌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包括年龄、遗传、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和慢性疾病等。年龄增长是肠癌的高危因素,5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显著上升。遗传因素也扮演重要角色,家族中有肠癌病史的人群风险较高。生活方式方面,长期缺乏运动、吸烟和酗酒都会增加患病风险。饮食习惯中,高脂肪、低纤维的饮食结构与肠癌密切相关。患有炎症性肠病、肠息肉等慢性疾病的人群也需警惕肠癌的发生。 1、年龄:肠癌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50岁以上人群风险显著增加。定期进行肠镜检查是早期发现和预防肠癌的重要手段,建议50岁以上人群每5-10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 2、遗传:家族中有肠癌病史的人群患病风险较高。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和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是常见的遗传性肠癌类型。对于有家族史的人群,建议提前进行基因检测和更频繁的筛查。 3、生活方式:长期缺乏运动、吸烟和酗酒是肠癌的危险因素。保持规律的运动习惯,如每周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戒烟限酒,有助于降低患病风险。 4、饮食习惯:高脂肪、低纤维的饮食结构会增加肠癌风险。建议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如多吃全谷物、蔬菜和水果,减少红肉和加工肉类的摄入量,保持饮食均衡。 5、慢性疾病:患有炎症性肠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或肠息肉的人群肠癌风险较高。对于这些患者,需要定期进行肠镜检查和积极治疗原发病,以降低癌变风险。 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的饮食习惯和定期体检是预防肠癌的关键。建议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摄入,如全谷物、蔬菜和水果,减少高脂肪和加工肉类的摄入。适量运动,如每周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有助于维持肠道健康。戒烟限酒,避免长期久坐,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也是降低肠癌风险的重要措施。对于高危人群,如50岁以上、有家族史或慢性肠道疾病者,应定期进行肠镜检查和相关筛查,早期发现和治疗肠癌。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