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神科

18岁自闭症的表现

| 1人回答 | 72次阅读

问题描述:
18岁自闭症的表现

全部回答
1条回答

李勋
李勋 河南省中医院 副主任医师
18岁的自闭症患者在行为、社交能力、语言交流和情绪调控等方面可能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应重视早期干预并结合行为、教育、药物等综合手段改善症状。以下介绍自闭症的常见表现及应对举措。
1、社交障碍
18岁的自闭症患者往往表现为缺乏与他人互动的兴趣和能力。他们可能很少主动参与对话、避开眼神接触、不理解他人情绪或难以维持朋友关系。这种情况下,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社会技能训练课程帮助他们建立适当的社交行为,例如模仿练习、角色扮演等,同时引导他们参与小型社交活动,并给予鼓励和反馈。
2、语言和沟通困难
许多自闭症患者有语言发育迟缓、言语不连贯、理解能力不足等问题。有些人可能完全不会说话,而另一些人则仅能重复他人言语模仿性语言或无逻辑地表达。对于这种表现,专业语言治疗如语言训练课程、辅助沟通工具可以帮助改善语言表达能力。家人也应耐心地通过简短、生动的语言与其对话,促进交流。
3、行为模式的刻板性和兴趣的狭隘性
这些青少年可能有重复行为如不断摇晃身体、摆弄手指等或对某一特定主题表现出异常集中兴趣,同时抗拒环境或日常变化。针对这种情况,可采用行为疗法如应用行为分析法、增强小变化适应能力的训练减少不适应行为,并逐步引导他们接触多样化的活动,丰富兴趣与体验。
4、情绪调控和感官敏感性问题
自闭症患者经常难以控制情绪,容易因外界刺激如噪音、光线等引发强烈的反应,如焦虑、易怒或自我伤害行为。部分患者可能对感官刺激过于敏感或迟钝。对此,可以尝试感统训练来改善感官处理能力。需要注重日常生活中的情绪引导,比如借助图片卡片或游戏教导情绪表达和管理。
5、药物干预的可能性
部分自闭症患者可能伴随焦虑、抑郁或注意力障碍等共患病,对于这些症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辅助治疗。例如,SSRIs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控制焦虑和抑郁,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减少易怒,或中枢兴奋剂帮助改善注意力。
自闭症患者在18岁时可能面临更多来自教育、就业和社会适应的挑战,职能训练和心理支持显得尤为重要。家长和社会应共同努力,为他们创造支持性环境,并鼓励独立性发展。尽早寻求专业帮助,积极探索适合个人特点的干预方式,是帮助自闭症患者更好融入社会的重要保障。

其它精选问题

推荐 精神病人停药后的表现

精神病人停药后可能出现症状反复、病情恶化、生活或工作能力下降等表现,甚至可能引发严重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因此停药需谨慎,必须在医生指导下逐步进行,切忌擅自停药。若已造成不良后果,应当尽快就医以调整治疗方案。 1、停药后的常见表现 精神病患者停药后常见的表现包括原有症状复发或加重,如幻觉、妄想、兴奋、抑郁等;情绪不稳定,甚至表现出攻击性或自残行为。一些患者可能出现睡眠障碍、饮食紊乱,或因病情影响而无法正常进行日常生活。这些表现取决于停药的类型、速度以及患者的个体差异。 2、停药的原因与影响 ①生理因素:突然停药可能导致药物“停药综合征”,这种情况是由于大脑快速失去了对药物的依赖支持,可能会表现为情绪焦虑、身体疼痛、恶心等不良反应。 ②心理抗拒:部分患者对药物治疗效果怀疑,或因药物副作用如嗜睡、体重增加等而自行停药。长期来看,这常会妨碍病情的稳定控制。 ③环境因素:家属或环境对精神病治疗的认知不足,可能劝说患者停药,或未能帮助患者规律用药,导致不良后果。 3、停药后的处理与建议 若患者确实需要停药,应按照医生的建议逐渐减少药量,而非突然停药。以下是常见的应对方法: ①药物梯度递减:以原药量的减少幅度逐步过渡,例如每日剂量减少10%-20%,综合评估症状变化并调整计划。 ②与心理辅导配合:专业心理咨询可以缓解患者因停药引发的焦虑、认知偏差,帮助稳定心理状态。 ③寻找替代治疗:有些患者可通过新型药物、非药物疗法如电刺激疗法、行为疗法等替代原治疗,改善副作用问题。 家属或患者切记,擅自停药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必须主动沟通、定期复诊,与医生一同寻找最佳治疗方案。 精神病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稳定用药是控制病情的关键。若患者有疑虑或不适应当前药物治疗,应与医生积极沟通,共同制定科学、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避免因停药引发更为严重的后果。健康平稳的生活离不开科学管理与全面支持。

相关阅读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