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0次阅读
艾滋病无症状期可以通过实验室检测发现感染,但此阶段患者通常无临床表现,需依赖HIV抗体检测、抗原抗体联合检测或核酸检测确诊。
感染后2-8周可检出HIV抗体,第三代试剂窗口期为3周,第四代试剂可同时检测抗原抗体,窗口期缩短至2周。
P24抗原在感染后2-3周达到峰值,早于抗体产生,第四代联合检测能更早发现感染。
HIVRNA检测窗口期最短,感染后7-10天即可检出,适用于高危暴露后早期诊断。
无症状期CD4+T淋巴细胞计数可能正常或缓慢下降,需结合病毒载量评估疾病进展。
建议高危人群每3-6个月进行HIV筛查,确诊后应尽早启动抗病毒治疗以控制病情发展。
高危性行为后身体搔痒可能是艾滋病早期症状之一,但更常见于接触性皮炎、真菌感染或过敏反应等轻度疾病。艾滋病典型症状排序为发热→淋巴结肿大→皮疹→机会性感染。
安全套材质或润滑剂过敏可能导致局部搔痒,表现为红斑伴灼热感,避免接触过敏原后症状可缓解。
念珠菌等感染常见于腹股沟等潮湿部位,伴随鳞屑和环状红斑,需抗真菌药物治疗如硝酸咪康唑乳膏、克霉唑软膏、特比萘芬凝胶。
精液或分泌物过敏可引发全身性荨麻疹,口服氯雷他定、西替利嗪或依巴斯汀可缓解症状。
HIV感染后2-4周可能出现躯干皮疹伴瘙痒,通常合并发热和咽痛,需通过HIV抗体检测确诊。
建议高危行为后4周进行HIV筛查,期间避免再次暴露,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穿着透气棉质衣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