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41次阅读
乳汁长时间滞留乳房内可能增加乳腺炎风险,但并非必然发生。乳腺炎通常由乳汁淤积、细菌感染等因素引起,及时排空乳汁可降低风险。
哺乳期女性若未及时排空乳汁,可能导致乳腺导管堵塞,形成局部硬块。乳汁淤积为细菌繁殖提供环境,常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早期表现为乳房胀痛、皮肤发红,触摸有硬结,可能伴随低热。此时可通过热敷、按摩促进排乳,或调整哺乳姿势避免压迫乳腺管。
少数情况下,乳汁滞留合并乳头皲裂或免疫力下降时,细菌易侵入乳腺组织引发感染性乳腺炎。症状进展为持续性剧痛、局部皮肤温度升高,可能出现高热寒战。需就医使用抗生素如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严重时需穿刺引流。哺乳期用药需严格遵医嘱,避免影响婴儿健康。
哺乳后可用吸奶器辅助排空残余乳汁,保持乳头清洁干燥。选择宽松内衣减少压迫,哺乳间隔不超过3小时。出现持续发热或乳房脓肿需立即就医,避免发展为乳腺脓肿。日常可食用蒲公英、丝瓜等通乳食材,但出现炎症后禁用催乳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