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6次阅读
骨折术后下地时间一般为4-8周,实际恢复时间受到骨折类型、手术方式、年龄、康复训练等因素影响。
1、骨折类型:稳定性骨折术后4周可尝试部分负重,粉碎性骨折需6-8周才能逐步负重。
2、手术方式:内固定术后稳定性较好可早期下地,外固定支架需更长时间保护。
3、年龄因素:儿童骨折愈合快,3-4周即可下地;老年人需延长至6周以上。
4、康复训练:规范康复锻炼可促进骨痂形成,缩短下地时间约1-2周。
术后应在医生指导下循序渐进进行负重训练,初期使用拐杖辅助,避免过早完全负重导致内固定失效。
肋骨疼痛可通过局部热敷、调整姿势、服用止痛药、物理治疗等方式缓解。肋骨疼痛通常由肌肉拉伤、肋软骨炎、肋骨骨折、胸膜炎等原因引起。
1、局部热敷肌肉拉伤引起的疼痛可用热毛巾敷患处,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避免剧烈运动,适当休息有助于恢复。
2、调整姿势不良坐姿或睡姿可能导致肋间肌紧张,建议使用靠垫支撑腰部,睡眠时选择侧卧姿势减轻肋骨压力。
3、服用止痛药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塞来昔布可缓解炎症性疼痛。肋软骨炎可能与病毒感染或外伤有关,常伴随深呼吸痛、局部压痛。
4、物理治疗肋骨骨折需胸带固定,配合超短波治疗促进愈合。胸膜炎多与肺部感染相关,表现为咳嗽时胸痛加重,可能需抗生素治疗。
日常应避免提重物及突然转身动作,若疼痛持续超过一周或伴呼吸困难、发热等症状,须及时就诊排除严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