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64次阅读
小孩在医生指导下可以注射免疫球蛋白,主要用于预防或改善特定疾病导致的免疫功能缺陷或感染风险。免疫球蛋白的功效包括中和病原体、调节免疫反应、补充抗体缺乏等,适用于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继发性免疫缺陷、严重感染等情况。
1、中和病原体
免疫球蛋白含有多种抗体,可直接与病毒、细菌等病原体结合,阻止其侵入细胞或繁殖。例如对麻疹、水痘等病毒暴露后的紧急预防,或治疗新生儿B组链球菌感染。使用前需严格评估感染类型及患儿免疫状态。
2、调节免疫反应
对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川崎病、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免疫球蛋白可通过抑制异常抗体产生或阻断免疫复合物沉积减轻炎症。需监测患儿是否出现头痛、发热等输注反应。
3、补充抗体缺乏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如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患儿,需定期输注维持血清IgG水平。治疗期间应避免接种活疫苗,并定期检测肝肾功能。
4、预防移植排斥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使用免疫球蛋白可降低移植物抗宿主病风险。需配合免疫抑制剂使用,密切观察有无溶血、肾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
5、治疗特定感染
巨细胞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感染高危患儿,免疫球蛋白可作为辅助治疗。需注意输注速度控制,避免循环超负荷。
免疫球蛋白需严格在医疗机构由专业人员操作,家长不可自行购买使用。输注后24小时内需观察是否出现寒战、皮疹等过敏反应。日常应加强患儿营养支持,避免接触感染源,定期复查免疫功能指标。若患儿出现反复感染、生长发育迟缓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评估免疫状态。
儿童复发性腮腺炎需与流行性腮腺炎、化脓性腮腺炎、腮腺导管结石等疾病鉴别,主要通过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儿童复发性腮腺炎主要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腮腺反复肿胀,通常无发热或仅有低热,腮腺导管口无脓性分泌物,血清淀粉酶可轻度升高。
1、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由腮腺炎病毒感染引起,具有传染性,常表现为双侧腮腺同时肿胀,伴有明显发热、头痛等症状。血清学检查可检测到腮腺炎病毒特异性IgM抗体。儿童复发性腮腺炎无传染性,多为单侧发病,症状较轻,病毒学检查阴性。
2、化脓性腮腺炎
化脓性腮腺炎多由细菌感染引起,表现为腮腺区红肿热痛明显,挤压腮腺可见导管口有脓性分泌物排出。血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儿童复发性腮腺炎无脓性分泌物,血象多正常或轻度异常。
3、腮腺导管结石
腮腺导管结石可导致腮腺反复肿胀,进食时症状加重,超声或CT检查可见导管内高密度影。儿童复发性腮腺炎影像学检查无结石表现,症状与进食无明显相关性。
4、干燥综合征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腮腺,表现为口干、眼干等症状,血清中可检测到抗SSA、抗SSB抗体。儿童复发性腮腺炎无这些自身抗体,且不伴有其他系统症状。
5、腮腺肿瘤
腮腺肿瘤多为单侧无痛性肿块,生长缓慢,影像学检查可见占位性病变。儿童复发性腮腺炎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肿胀,发作间期腮腺可恢复正常,影像学检查无占位表现。
家长发现儿童出现腮腺肿胀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相关检查进行鉴别诊断。平时应注意保持口腔卫生,多饮水,避免过度疲劳,增强免疫力。发作期可局部热敷缓解症状,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避免酸性食物刺激唾液分泌。若症状反复发作或加重,需进一步检查排除其他疾病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