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85次阅读
小孩疱疹伴随发烧通常由疱疹性咽峡炎或手足口病引起,可通过物理降温、药物退热等方式缓解。疱疹病毒感染多表现为口腔疱疹、发热、食欲下降,需警惕高热惊厥等并发症。
1、物理降温
使用温水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处,水温控制在32-34摄氏度,避免酒精擦浴导致皮肤刺激。适当减少衣物帮助散热,保持室温在24-26摄氏度。可配合退热贴敷贴额头,每4小时更换一次。体温未超过38.5摄氏度时优先采用物理降温。
2、药物退热
体温超过38.5摄氏度需遵医嘱使用退热药,常见有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小儿退热栓等。布洛芬混悬液适用于6个月以上患儿,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可用于3个月以上婴儿。避免交替使用不同退热药,两次用药间隔不少于4小时。
3、补液护理
发热期间需少量多次补充水分,可饮用温开水、口服补液盐溶液或稀释的苹果汁。观察排尿量和尿液颜色,防止脱水。若出现嘴唇干裂、尿量减少、精神萎靡等脱水表现,应及时就医。疱疹疼痛时可尝试凉流质食物如米汤、酸奶。
4、抗病毒治疗
确诊疱疹性咽峡炎或手足口病后,医生可能开具利巴韦林颗粒、阿昔洛韦咀嚼片等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颗粒适用于肠道病毒感染,阿昔洛韦咀嚼片对单纯疱疹病毒有效。合并细菌感染时需加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等抗生素。
5、病情监测
家长需每2小时测量体温,记录发热峰值和持续时间。观察是否出现持续高热不退、肢体抖动、呕吐、嗜睡等重症表现。疱疹破溃后可外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促进愈合。发热超过3天或体温反复超过39摄氏度应复诊。
保持患儿居住环境通风,玩具餐具每日消毒。饮食以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为主,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恢复期可能出现手指脱皮或指甲脱落,属于病毒性皮疹愈后正常现象。患病期间应隔离至疱疹结痂,避免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