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27次阅读
经常喝酒的人骨折风险可能增加,主要与酒精对骨骼代谢的干扰有关。长期过量饮酒可能影响钙吸收、降低骨密度、增加跌倒风险、抑制成骨细胞活性、导致维生素D代谢异常。
1、影响钙吸收
酒精会抑制肠道对钙质的吸收,长期钙摄入不足可能导致骨骼矿化不良。酒精还会干扰甲状旁腺激素的调节功能,进一步加剧钙磷代谢紊乱。这类人群日常可增加乳制品、豆制品等富钙食物的摄入,必要时需检测血钙水平。
2、降低骨密度
酒精可直接抑制成骨细胞功能,同时刺激破骨细胞活性,导致骨量流失加速。研究发现长期饮酒者骨密度显著低于同龄人,骨质疏松概率明显增高。建议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阿仑膦酸钠片、唑来膦酸注射液等抗骨质疏松药物。
3、增加跌倒风险
酒精会损害平衡能力和神经肌肉协调性,酒后步态不稳易引发跌倒事故。急性醉酒状态下骨折风险可增加数倍,尤其老年人可能发生髋部脆性骨折。建议控制单次饮酒量,避免酒后单独活动,居家环境需做好防滑措施。
4、抑制成骨细胞
酒精及其代谢产物乙醛可干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减少成骨细胞数量。长期饮酒者骨骼修复能力下降,骨折愈合时间可能延长。存在骨折史的患者应严格戒酒,可遵医嘱使用骨肽注射液促进愈合。
5、维生素D代谢异常
酒精会抑制肝脏25-羟化酶活性,减少维生素D的活化过程。维生素D缺乏会影响肠道钙吸收和骨骼矿化,形成恶性循环。建议饮酒人群定期监测25羟维生素D水平,必要时补充维生素D3软胶囊。
建议饮酒者每日酒精摄入不超过25克,每周至少保持2天不饮酒日。日常应保证足量奶制品、深绿色蔬菜摄入,适当进行负重运动如快走、跳绳等。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进行骨密度筛查,出现腰背疼痛、身高变矮等预警症状时需及时就诊。骨折高风险人群可在医生指导下补充碳酸钙D3片等骨骼营养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