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回答 | 70次阅读
小儿腹股沟疝可通过保守观察、疝气带固定、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处理,通常由腹壁发育缺陷、腹压增高、结缔组织异常、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
1、保守观察1岁以内婴幼儿疝气有自愈可能,建议家长每日检查包块是否可回纳,避免剧烈哭闹或便秘等增加腹压行为,暂无须特殊干预。
2、疝气带固定家长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医用疝气带局部压迫,防止肠管反复突出导致嵌顿风险,需每日检查皮肤是否受压破损,持续使用不超过3个月。
3、药物治疗对于合并慢性咳嗽或便秘的患儿,可遵医嘱使用孟鲁司特钠缓解咳嗽,乳果糖改善便秘,从而间接降低腹压,但药物无法根治疝缺损。
4、手术治疗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是根治方案,适用于1岁以上反复嵌顿或疝囊较大患儿,手术时间约20分钟,创伤小且复发率低。
家长应避免让患儿进食易胀气食物如豆类,保持大便通畅,术后3个月内限制跑跳等剧烈活动,定期复查腹股沟超声。
胃镜检查对贲门失弛缓症的作用主要有明确诊断、评估病变程度、排除并发症、指导治疗方案。
1、明确诊断胃镜可直接观察贲门结构及食管下端蠕动情况,帮助鉴别贲门失弛缓症与其他食管动力障碍疾病。
2、评估病变程度通过胃镜可判断食管扩张程度、黏膜炎症状态及食物潴留情况,为疾病分期提供依据。
3、排除并发症胃镜能发现食管炎、Barrett食管等继发改变,同时筛查食管癌等恶性病变。
4、指导治疗检查结果可决定选择球囊扩张术、肉毒杆菌注射或外科肌层切开术等干预方式。
建议检查前禁食8小时,术后2小时内避免进食,若发现食管严重扩张或溃疡需及时专科随访。